北理工語言智能與社會計算團隊2018年斬獲兩項一級學會 “優秀博士學位論文獎”
發布日期:2018-11-19 供稿:計算機學院 史樹敏 攝影:計算機學院
編輯:林婷 審核:丁剛毅 閱讀次數:“寶劍鋒從磨礪出”。日前,北京理工大學語言智能與社會計算團隊黃河燕教授指導的2位博士,經過激烈角逐,先后榮獲2018年度國家一級學會“優秀博士學位論文獎”:魏驍馳博士的學位論文《基于關系推理與文本理解的多視角特征融合答案選擇方法研究》榮獲中國中文信息學會優秀博士學位論文;王亞珅博士的學位論文《基于概念化的短文本向量化表示及檢索研究》榮獲中國人工智能學會優秀博士學位論文。
中國中文信息學會優秀博士學位論文獎,每兩年評選一次,每屆評選不超過5篇優博論文,學術“含金量”極高。魏驍馳博士的獲獎論文針對問答系統在不同的復雜語義環境下對多種信息利用效率低下的問題展開深入研究,提出了有效融合非結構化文本與結構化知識的答案選擇方法,主要包括基于表示學習的隱含實體關系推理方案、基于特征關注機制的文本理解方案、面向多視角信息的特征融合與答案選擇方案等,相關成果發表于人工智能與自然語言處理領域頂級國際期刊IEEE Transactions on Knowledge and Data Engineering (TKDE)、ACM Transactions on Information Systems(TOIS),以及國際頂級會議IJCAI、SIGIR等。魏驍馳博士還先后獲得了北理工“徐特立獎學金”和微軟“明日之星”稱號。
中國人工智能學會是中國智能科學技術領域唯一的國家一級學會,王亞珅博士的學位論文在38篇參選論文中脫穎而出,最終與其他8篇論文一起獲得殊榮。其學位論文針對短文本表示建模若干重要基礎理論與應用問題進行了系統研究,主要包括支持異質語義關聯關系協同建模推理的短文本概念化方案、支持模擬人類閱讀注意力習慣的短文本向量化方案、支持微博檢索噪聲過濾的概念反饋查詢擴展方案等,相關成果發表于人工智能與自然語言處理領域頂級國際期刊IEEE Transactions on Knowledge and Data Engineering (TKDE),以及頂級國際會議ACL、WWW 等。
北理工計算機學院院長黃河燕教授是以上兩名優秀博士學位論文的指導老師,黃河燕目前兼任教育部計算機專業教指委副主任委員、信息技術新工科產學研聯盟副理事長兼秘書長、北京市海量語言信息與云計算應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主持多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973”計劃課題等重要科研項目,曾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二等獎等獎項,被授予“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稱號。
作為新一輪科技革命的發展極,人工智能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與力量,成長為未來科學技術革命的重要驅動力,被譽為“人工智能皇冠上的明珠”的自然語言處理已經發揮出令人矚目的推動作用—— 北京理工大學語言智能與社會計算團隊在黃河燕教授的帶領下潛心研究近三十年,先后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今后將繼續以突破語言智能處理核心關鍵技術為己任,凝心聚力、砥礪前行,扎實推動創新型人才培養與科技成果轉化進程,為科教深度融合和學校“雙一流”發展人才建設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