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理畢業季】北理工2018年畢業典禮暨學位授予儀式——校友代表賀泓發言
發布日期:2018-06-26 編輯:吳楠 審核:藺偉 閱讀次數:
【編者按】6月25日,北京理工大學2018年畢業典禮暨學位授予儀式在中關村校區東操場和體育館舉行。化學與化工學院校友、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副主任、博士生導師——賀泓,作為校友代表發言。
尊敬的各位老師、學長、家長,親愛的同學們,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很榮幸應邀參加北京理工大學2018屆畢業生典禮,作為一個闊別母校28年的校友,心情格外激動。首先我要衷心地祝賀各位2018屆的同學們,祝賀你們順利完成學業,即將步入人生的嶄新階段。同時,我也要借此機會向培育我們的老師們獻上最崇高的敬意!你們不僅僅是傳授知識的淵博學者,更是育人育德的終身榜樣。我1988年考入北京理工大學化工系攻讀博士學位,1990年被國家選拔公派出國留學。我的導師是朱鶴孫先生,時任校長,當時我們學校剛剛從北京工業學院更名為北京理工大學。我親眼目睹朱校長為了學校的全面發展殫精竭慮,為了培育學生成才嘔心瀝血。朱先生、各位老師和我們許多優秀校友,他們的高風亮節永遠是我學習的榜樣。
我在這里只想和各位同學分享我的一點人生感悟,也是對同學們的畢業寄語:個人的命運和祖國的命運密不可分,自覺把我們的人生融入到國家進步民族復興的偉大進程才是無悔的人生。這絕不是一句空話,而是我實實在在的人生感悟。設想,如果沒有國家的改革開放,我可能都沒有機會上大學,更不要說上碩士、博士、出國留學。出國后我先后在日本、美國、加拿大求學工作十余年,期間大部分時間都在從事超高真空下固體表面科學和模型催化等純基礎科學研究,只是博士畢業后在日本公司做過兩年多柴油機尾氣催化凈化研究工作。從個人研究興趣來講,我更喜歡做一些純粹的、極限的、象牙塔內探索自然世界的科學研究。然而,有感于祖國經濟蓬勃發展的同時大氣污染也日益嚴重的形勢,遂萌發了回國開展環境催化應用于大氣污染控制的念頭。我于2000年入選中科院百人計劃,但當時我已經獲得了在加拿大多倫多大學跟隨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波蘭尼教授工作的機會。如果做基礎研究,沒有比這更好的條件了。但是經過一年多的長考,我還是婉言謝絕了合作導師的挽留,告別心愛的基礎研究,于2001年年底全職回到中科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工作。回國后我把自己的研究方向定位環境催化體系設計及其在大氣污染控制方面的應用,經過十幾年的團隊建設與合作努力,至今取得了柴油車排放污染控制、室內空氣凈化和大氣灰霾成因與控制研究和應用的一些成果。今天我靜心自問,這是一個無悔的選擇,因為在為祖國打贏藍天保衛戰中我盡了自己的綿薄之力,這是一份家國情懷的成就感。如果我當時選擇置身事外,如果國家需要時我明知可為而不為,這才是人生無可彌補的遺憾。
同學們,你們即將走出系統學習科學文化知識的校門,投身人生、事業和社會這個更大學校。無論你們從事什么職業,可以預見都會經歷順境和逆境,面臨挑戰和選擇,希望你們能始終踐行北理工校訓“德以明理,學以精工”的理念。習近平總書記在今年的春節團拜會上說:只有奮斗的人生才稱得上幸福的人生。讓我們響應總書記的號召,自覺把人生理想融入國家和民族的事業中,成就自己無悔的人生。
以上就是我希望與你們分享的人生感悟。最后,我祝福親愛的同學們,你們的人生將因為祖國發展而更加精彩!
謝謝大家!
附:典禮前,校長張軍院士會見中國工程院院士賀泓校友,并贈送紀念禮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