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青年報】創新是一種使命——劉峰的8年“北斗”情緣
發布日期:2013-10-29 閱讀次數:
平均每天工作13小時、處理近200條短信、接打80分鐘電話--這是一位35歲國防科研管理者的日常生活狀態。而這樣的狀態,從8年前博士畢業投身北斗系統終端研發的那一刻就已開始。
2010年,他帶領團隊完成了軍用北斗二代基帶處理芯片的研發,實現了北斗二代軍用終端系統“中國芯”的重大突破。2012年,他帶領團隊完成了第一部北斗二代手持基本型用戶機的定型,實現批量裝備。
“我們做這個創新是‘被逼'的,就是說我們必須做北斗,這樣中國才能有自主的衛星導航系統,從而保障國家的安全。創新對我們來說是一種使命,一件必須要完成的事情。”說這句話的就是北京理工大學雷達技術研究所副所長、北京理工雷科電子信息技術有限公司總經理、第十七屆“中國青年五四獎章”獲得者--劉峰。
熱血愛國青年,投身國防事業
1978年,劉峰出生在山東沂蒙山區,父親教物理,母親教化學,父母為他的成長營造了良好的科學啟蒙氛圍。
“小時候,看父親做小玩意手很癢癢,在旁邊幫忙打雜,學到了很多。”他告訴中國青年網記者,最小是在8歲時參與爸爸的實驗,共同制作出一部無線對講機,可以在兩個房間進行對話。
1995年,劉峰從山東考入了北京理工大學電子工程系的通訊專業。本科時他發現自己對市場的動向十分敏銳,這也成為后來他博士畢業后從科研轉為管理的主要原因之一。
大二時,他打算制作一個MP3光盤播放器,半年后市場上便出現了MP3,而他的理念由于技術所學有限而擱置下來。大四的畢業設計,劉峰和他的團隊設計出了一個脫離電腦依靠座機通話的IP電話,并在畢業答辯時成功展示,而當時國內還沒有相關產品出現。
順利通過答辯后,劉峰本應順理成章地在通訊領域繼續實踐他的創意,但一場突發事件改變了他的人生軌跡。
當年5月7日,我國駐南斯拉夫大使館遭美國轟炸,這一事件引發了北京無數學子涌向美國駐華使館門前進行大規模游行、示威和抗議。
劉峰便是那群熱血青年中的一員,在示威的浪潮中,他意識到了國防事業的發展對于保護祖國不受侵犯的關鍵作用。當年9月研究生選導師時,他和系里商量,換到了與國防最為對口的雷達專業。
回憶自己的國防路,他一次演講中說:“人類即將進入21世紀的時刻,中國竟然還會被發達國家欺負,我為之深深震驚和憤慨。這件事讓我深刻認識到,國防力量不強大,人民的腰桿子就不硬氣,國家的地位就沒有保障。因此,我堅定了自己的國防夢,決心通過自己的努力為國家的國防事業做點事情。”
“小時候,看父親做小玩意手很癢癢,在旁邊幫忙打雜,學到了很多。”他告訴中國青年網記者,最小是在8歲時參與爸爸的實驗,共同制作出一部無線對講機,可以在兩個房間進行對話。
1995年,劉峰從山東考入了北京理工大學電子工程系的通訊專業。本科時他發現自己對市場的動向十分敏銳,這也成為后來他博士畢業后從科研轉為管理的主要原因之一。
大二時,他打算制作一個MP3光盤播放器,半年后市場上便出現了MP3,而他的理念由于技術所學有限而擱置下來。大四的畢業設計,劉峰和他的團隊設計出了一個脫離電腦依靠座機通話的IP電話,并在畢業答辯時成功展示,而當時國內還沒有相關產品出現。
順利通過答辯后,劉峰本應順理成章地在通訊領域繼續實踐他的創意,但一場突發事件改變了他的人生軌跡。
當年5月7日,我國駐南斯拉夫大使館遭美國轟炸,這一事件引發了北京無數學子涌向美國駐華使館門前進行大規模游行、示威和抗議。
劉峰便是那群熱血青年中的一員,在示威的浪潮中,他意識到了國防事業的發展對于保護祖國不受侵犯的關鍵作用。當年9月研究生選導師時,他和系里商量,換到了與國防最為對口的雷達專業。
回憶自己的國防路,他一次演講中說:“人類即將進入21世紀的時刻,中國竟然還會被發達國家欺負,我為之深深震驚和憤慨。這件事讓我深刻認識到,國防力量不強大,人民的腰桿子就不硬氣,國家的地位就沒有保障。因此,我堅定了自己的國防夢,決心通過自己的努力為國家的國防事業做點事情。”
8年,北斗導航從理想邁入現實
2004年,博士畢業的劉峰再次站在人生交叉口,是選擇去英特爾那樣的外企拿二三十萬的年薪?還是留校繼續做國防科研?現實的差異是巨大的,但他清醒地認識到,實現國防夢的機會便在眼前。最終,他選擇留校,并與“北斗”結下了不解之緣。
北斗系統是一套我國自主研制、自主開發的導航系統。2005年,北斗2代系統的研發啟動,劉峰就是在這個時刻進入了該領域。他所在的團隊負責研制這個系統的應用終端,也就是地面應用系統核心技術的攻關工作,這么一干就是8年。
“在從事北斗研究一年半以后,我經歷了8年中內心最艱難、最迷茫的時刻。當時,我帶領團隊突破了一個又一個技術難題,但內心并沒有喜悅,反而感覺越來越惶恐。因為隨著研究的不斷深入,每解決一個問題,就又會發現好幾個新的問題。國外對相關技術徹底封鎖,國內也沒有人做過類似的研究,我和我的團隊站在國內的最前沿,就像在伸手不見五指的黑夜中前行,根本不知道面前是一條路,還是一座山,甚至是一道懸崖。”這是劉峰對研發初期狀態的描述。
在導師龍騰教授、毛二可院士的強力支持下,劉峰的團隊通過持續數月的“6+1”、“白加黑”辛勞工作,完成了近300頁的公式推導,編寫了10萬余行軟件代碼,成功研制出了第一代原理樣機。2010年,劉峰團隊完成了軍用北斗二代基帶處理芯片的研發,實現了北斗二代軍用終端系統“中國芯”的重大突破。2012年,研制的北斗手持機成為國內第一個通過一級定型的北斗二代單頻終端設備。
國防科研成果對于普通民眾的生活是神秘的,在劉峰的團隊成功研發后,這些成果被應用到抗震救災中。
2013年,蘆山發生大地震,一家媒體的前線記者和北京通訊十分困難,記者攜帶的海事衛星接通率不到20%。劉峰與所在的團隊得知后,第二天便派人帶上最新研制的北斗雙模用戶機赴四川,劉峰則在北京搭建指揮平臺。
災區的消息通過終端設備源源不斷地傳出,化為鉛字印刷傳遞給全國人民。前線的記者對劉峰說:“拿著你們研制的設備,我心里很踏實,這是一顆定心丸,帶著它,我敢往深山里走!”。他看到自己的研發能為群眾的生活解決實際問題,感到十分欣慰。
現在,劉峰團隊申請到了北京市科委的項目,內容是針對北京做一個應急災情采集終端。這個通訊模塊的作用就是,當災情發生到通訊網絡斷掉時,可以通過這套系統利用北斗衛星來保證通訊和定位。
北斗系統是一套我國自主研制、自主開發的導航系統。2005年,北斗2代系統的研發啟動,劉峰就是在這個時刻進入了該領域。他所在的團隊負責研制這個系統的應用終端,也就是地面應用系統核心技術的攻關工作,這么一干就是8年。
“在從事北斗研究一年半以后,我經歷了8年中內心最艱難、最迷茫的時刻。當時,我帶領團隊突破了一個又一個技術難題,但內心并沒有喜悅,反而感覺越來越惶恐。因為隨著研究的不斷深入,每解決一個問題,就又會發現好幾個新的問題。國外對相關技術徹底封鎖,國內也沒有人做過類似的研究,我和我的團隊站在國內的最前沿,就像在伸手不見五指的黑夜中前行,根本不知道面前是一條路,還是一座山,甚至是一道懸崖。”這是劉峰對研發初期狀態的描述。
在導師龍騰教授、毛二可院士的強力支持下,劉峰的團隊通過持續數月的“6+1”、“白加黑”辛勞工作,完成了近300頁的公式推導,編寫了10萬余行軟件代碼,成功研制出了第一代原理樣機。2010年,劉峰團隊完成了軍用北斗二代基帶處理芯片的研發,實現了北斗二代軍用終端系統“中國芯”的重大突破。2012年,研制的北斗手持機成為國內第一個通過一級定型的北斗二代單頻終端設備。
國防科研成果對于普通民眾的生活是神秘的,在劉峰的團隊成功研發后,這些成果被應用到抗震救災中。
2013年,蘆山發生大地震,一家媒體的前線記者和北京通訊十分困難,記者攜帶的海事衛星接通率不到20%。劉峰與所在的團隊得知后,第二天便派人帶上最新研制的北斗雙模用戶機赴四川,劉峰則在北京搭建指揮平臺。
災區的消息通過終端設備源源不斷地傳出,化為鉛字印刷傳遞給全國人民。前線的記者對劉峰說:“拿著你們研制的設備,我心里很踏實,這是一顆定心丸,帶著它,我敢往深山里走!”。他看到自己的研發能為群眾的生活解決實際問題,感到十分欣慰。
現在,劉峰團隊申請到了北京市科委的項目,內容是針對北京做一個應急災情采集終端。這個通訊模塊的作用就是,當災情發生到通訊網絡斷掉時,可以通過這套系統利用北斗衛星來保證通訊和定位。
團隊創新,爭取實現“北斗”的中國夢
如今的他已經不僅是一名科研工作者,也是北京理工雷科電子信息技術有限公司的總經理。對于商業化的經理人頭銜,劉峰對中國青年網記者強調:“圈里更喜歡把這叫做科研管理人員。我希望通過自己的方式為年輕的科研工作者提供一個更好的環境,使得年輕的科研工作者創造出更多成果。”
2009年,劉峰響應北京理工大學的號召,參與創辦了北京理工雷科電子信息技術有限公司。2012年這家公司的年收入達7400萬元,被評為2012年度中關村新銳企業十強。
作為一家國家出資占30%多的高科技企業的總經理,劉峰并沒有繼承部分老一代國企中人浮于事、審批繁復的種種弊端。據介紹,公司中有一半員工是專門從事研發的科研工作者,無論是管理還是研發,團隊都走上了良好的發展態勢之中,在北斗導航研發領域不斷突破創新。
在中國青年網記者的追問下,劉峰分享了企業管理方面的經驗。
劉峰認為注重鼓勵員工創意的企業文化十分重要。他舉了個例子,比如一個領導有兩個下屬,一個下屬按部就班的完成了領導布置的每件事,另一個下屬想法特別多,但本職工作做得一般,而他有些想法是好的,但有時候可能是錯的。到時候每周開會的時候,看這個領導對兩個人評價如何,就能了解這個公司的企業文化。要是領導認為那個按部就班的人好,那么,那個有想法的人時間長了就跳槽。要是領導說:“你這個想法好,那個想法不好沒法實現,但沒關系繼續努力。”這樣,便可讓下屬一直保持有靈感的狀態,有一天就會有有價值的想法蹦出來,貼合市場的需求,這樣堅持下去公司的產品就能夠發展起來。
另一方面,他認為物質激勵屬于這個范圍的一部分,但不是起決定性作用。因為,但凡創新的天才通常很偏執,這種偏執的人通常不愛錢。
他說:“不管當年做科研,還是現在做管理者,我感覺同事們對金錢的追求永遠都是有的,但永遠都不是最重要的。我干活最辛苦的那段時間,就是五至八年前,沒有公司現在這么好的激勵模式。但是我能出這點成果,就是因為領導給了我很好的鼓勵。所以,學習環境、社會環境、公司文化導向,對創新是有直接影響的。”
對于目前取得的成績,劉峰依然清醒地認識到與國外同行的差距,明白事物的發展包括產品創新都需要時間。他謙虛地告訴中國青年網記者:“我們現在的創新一定比別人的東西好嗎?其實未必。畢竟別人是走了那么多年,我們是首先要解決有無的問題,只是剛剛起步。”
今年年初,劉峰獲得第十七屆“中國五四青年獎章”,這是我國政府對于青年最高的榮譽與獎勵。
“我只是一名普通的科研人員,認認真真做好科研工作、多出高新成果,就是我對國家最大的貢獻。我想,我的中國夢就是國防的強大夢、就是北斗的發展夢。我將繼續用奮斗譜寫青春,早日讓我國的每一架飛機、每一輛汽車、每一部手機都用上北斗導航系統,讓中國夢早日實現。”劉峰說。(中國青年網記者 李晗)
2009年,劉峰響應北京理工大學的號召,參與創辦了北京理工雷科電子信息技術有限公司。2012年這家公司的年收入達7400萬元,被評為2012年度中關村新銳企業十強。
作為一家國家出資占30%多的高科技企業的總經理,劉峰并沒有繼承部分老一代國企中人浮于事、審批繁復的種種弊端。據介紹,公司中有一半員工是專門從事研發的科研工作者,無論是管理還是研發,團隊都走上了良好的發展態勢之中,在北斗導航研發領域不斷突破創新。
在中國青年網記者的追問下,劉峰分享了企業管理方面的經驗。
劉峰認為注重鼓勵員工創意的企業文化十分重要。他舉了個例子,比如一個領導有兩個下屬,一個下屬按部就班的完成了領導布置的每件事,另一個下屬想法特別多,但本職工作做得一般,而他有些想法是好的,但有時候可能是錯的。到時候每周開會的時候,看這個領導對兩個人評價如何,就能了解這個公司的企業文化。要是領導認為那個按部就班的人好,那么,那個有想法的人時間長了就跳槽。要是領導說:“你這個想法好,那個想法不好沒法實現,但沒關系繼續努力。”這樣,便可讓下屬一直保持有靈感的狀態,有一天就會有有價值的想法蹦出來,貼合市場的需求,這樣堅持下去公司的產品就能夠發展起來。
另一方面,他認為物質激勵屬于這個范圍的一部分,但不是起決定性作用。因為,但凡創新的天才通常很偏執,這種偏執的人通常不愛錢。
他說:“不管當年做科研,還是現在做管理者,我感覺同事們對金錢的追求永遠都是有的,但永遠都不是最重要的。我干活最辛苦的那段時間,就是五至八年前,沒有公司現在這么好的激勵模式。但是我能出這點成果,就是因為領導給了我很好的鼓勵。所以,學習環境、社會環境、公司文化導向,對創新是有直接影響的。”
對于目前取得的成績,劉峰依然清醒地認識到與國外同行的差距,明白事物的發展包括產品創新都需要時間。他謙虛地告訴中國青年網記者:“我們現在的創新一定比別人的東西好嗎?其實未必。畢竟別人是走了那么多年,我們是首先要解決有無的問題,只是剛剛起步。”
今年年初,劉峰獲得第十七屆“中國五四青年獎章”,這是我國政府對于青年最高的榮譽與獎勵。
“我只是一名普通的科研人員,認認真真做好科研工作、多出高新成果,就是我對國家最大的貢獻。我想,我的中國夢就是國防的強大夢、就是北斗的發展夢。我將繼續用奮斗譜寫青春,早日讓我國的每一架飛機、每一輛汽車、每一部手機都用上北斗導航系統,讓中國夢早日實現。”劉峰說。(中國青年網記者 李晗)
(審核:王征)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