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電子報】全國政協王涌天委員:設立應用資金購買國內科研成果
發布日期:2013-03-08 閱讀次數:
來源:中國電子報 記者:連曉東 編輯:黨委宣傳部
“我國在科研成果轉化上有一定進展,但部分成果沒有得到應用,因為成果轉化的途徑不太通暢。”
黨的十八大報告明確指出要深化科技體制改革,推動科技和經濟緊密結合,加快建設國家創新體系,著力構建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雖然我國科技成果轉化有了一定的進展,但在創新鏈條上,依然有很多脫節和矛盾。因此,一直關注中國科研成果轉化的全國政協委員、北京理工大學信息與電子學部主任王涌天向《中國電子報》記者提出了自己的想法。
用基金搭建成果轉化平臺
為企業搭建一個成果轉化平臺,促使研、用相結合。
“近幾年,我國在科研成果轉化上有一定進展,但只是在部分項目上,多數項目做完后,成果還是沒有應用而束之高閣;還有一些人是為了完成項目指標而申請專利,專利內容沒有實質的創新內容。”王涌天表示,“關鍵是成果轉化的途徑不太通暢。”
“從科研人員的角度看,國家通過各種科研計劃或基金為高校或研究院提供科研經費,但是這些經費往往不包括給科研人員的那一項,所以如果是守法做科研的話,該項研究是沒報酬的,除非研究成果有了買家,或者自己將成果產業化??墒菑钠髽I角度看,絕大多數企業不愿意出錢購買研究單位的成果。研究人員自己做產業化又不專業,導致成果浪費,也不利于調動科研人員的積極性。”王涌天告訴《中國電子報》記者。
因此,王涌天建議,設立一筆應用資金給企業用于購買國內科研成果。當然,對于這筆資金的使用,包括購買和產業化應用過程都應該有評審和監督,以保證購買本身符合雙方需求,成果可以真正產品化。如果沒有產品化,企業就無法拿到原定額度的經費。“這相當于搭建了一個成果轉化的平臺,促使研、用結合。”王涌天表示。
863可與地方組建聯合項目
863計劃更適合以產業化為目標與地方政府聯合推進。
此外,作為科技部863信息技術領域主題專家組成員,王涌天說,863計劃是我國科學技術發展的一面旗幟,然而,隨著973計劃、國家科技支撐計劃、國家科技重大專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項目等多個大投入的國家級科技計劃的啟動和實施,如何繼續高舉863旗幟、保持其應有的影響力,成為一個難以回避的課題。“擴大863計劃的支持范圍、增加項目數量、加大經費支持力度,無疑是解決上述問題的捷徑。”王涌天表示,“在中央財政投入難以在短期內大幅提高的情況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的模式值得參考。”
據介紹,近年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與廣東、云南等省份合作,設立省市聯合基金,吸引全國的科學家幫助解決相關省份及周邊區域經濟發展中具有共性的重大科學問題和關鍵技術問題;與寶鋼、神華集團、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等企業合作,分別設立鋼鐵、煤炭、石油化工聯合基金,結合行業發展面臨的重大技術難題開展研究,促進院所與企業的協同創新;與中科院、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等單位合作,設立相關聯合基金,開展天文、民用航空、大科學裝置應用等方面的基礎研究。通過這些聯合基金,補充國家財政投入,提高了基金申請項目的資助率、加大了資助力度。
“863計劃更偏重應用研究,強調成果的推廣應用和產業化,因此更加適合設立區域、企業聯合項目。”王涌天向記者表示,“如果和地方合作,申請單位不能限定只能來自該地方,應該是全國的優勢單位都可以申請。通過這種強強聯合,經費有了一定保證,成果可以適時推出。國內優勢研究單位可以幫助地方政府解決科研問題,這也正是863計劃想要做的事情。”
新聞鏈接:http://epaper.cena.com.cn/shtml/zgdzb/20130308/45467.shtml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