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報】校長胡海巖院士撰文:世博與大學
發布日期:2010-05-07 閱讀次數:


早年在歐洲留學時,我注意到,倫敦、巴黎、布魯塞爾等大都市的歷史上都有世博會帶來的重大影響和深刻痕跡。一次游覽艾菲爾鐵塔時,我腦海中閃過念頭,什么時候中國的大都市能舉辦世博會,今天,這個愿望終于變成現實了。
世博會是人類近代文明的重要標志之一。它的神奇魅力在于使來自世界各國的新技術、新產品、新文化匯聚一堂,并由此走向世界和未來,從而深刻地影響和改變人類的生活。世博會和大學在功能上有類似之處。大學是知識的發現和傳播者,是思想創新的源頭,是科學技術研究的基地,是跨國文化交流的橋梁。因此,上海世博會自然和中國大學具有密切關系。上海世博會無疑成為中國大學科技創新的催化劑。
世博會的口號是一個時代的宣言和發展方向。上海世博會的主題是“城市,讓生活更美好”。隨著世界范圍內城市化進程的不斷加快,“建設什么樣的城市”和“怎樣建設城市”已成為整個人類社會關注的重大問題,引起了世界各國的廣泛關注。在世界城市發展的共同愿景中,人類已經認識到,必須要探索新的綠色環保、低能耗、低污染的發展模式和發展路徑,創建一種新的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新的訴求呼喚新的科學技術突破和革命。這給中國大學的科技創新帶來了機遇和挑戰。
在上海世博會上,來自世界各國的最新穎、最尖端的科技研究成果向人們展示人類發展的未來。作為中國大學,尤其是中國一流研究型大學,應該積極地、敏銳地捕捉世界科技發展趨勢,結合國家重大戰略需求,為解決人類共同面臨的重大科技問題做出重要貢獻。
我們已經看到,上海世博會在客觀上促進了中國大學的科技創新。以北京理工大學為例,孫逢春教授及其團隊為世博會設計研制了綠色環保的純電動客車,胡昌振教授及其團隊為世博會研制提供了最新的安全保障技術。這些,都為世博會提供了強有力的科技支撐。
我們還將看到,上海世博會將對中國大學科技創新的理念產生積極影響。這種影響首先體現創新精神方面。從早年的縫紉機、電話、電視、汽車等日用品發明,到今天網絡技術、通信技術、基因技術、納米技術等最新成就,歷屆世博會展現給人們的是創新無止境的執著追求。可以說,世博精神是創新精神的凝聚,創新是世博會的靈魂和動力。這種影響還體現在人文精神方面。世博會的歷史表明,人類文明是科技發展和人文發展的雙重演進,是科學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合二為一。在上海世博會上,這種影響是具體的、實在的,是可以真真切切感受到的。
期待2010年上海世博會為中國大學科技創新和創新人才培養提供強勁動力!
(審核:賀亞蘭)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