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海外版】“中國槍王”朵英賢的書房
發布日期:2009-09-27 閱讀次數: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2009年08月10日 摘編:新聞中心 國慶
原文鏈接:http://fashion.people.com.cn/GB/9819636.html
武功文治保和平,器志一心修甲兵。
英發敢同高手較,賢才利械鬼神驚。
隨著近年來中央電視臺《軍事天地》、《新聞會客廳》、《大家》等欄目不斷披露我國自行研制的95式小口徑突擊步槍,從而揭開95槍族神秘的面紗。1997年首批駐港部隊最新裝備,1999年新中國成立50周年閱兵式上集中亮相,被公認為世界槍支“精度最高、重量最輕、尺寸最小、有效射程最遠”的4個第一,使95槍族的總設計師朵英賢的名字也馳名中外。
“八一”建軍節后不久,8月6日上午,記者來到北京理工大學,拜望這位中國工程院院士、被譽為“中國槍王”的朵英賢。
朵院士每天都來學校上班。新搬來3個多月的辦公室,寬大、敞亮。南面高大的玻璃窗用白色的紗簾遮住,光線柔和多了。西面墻高大的禮品柜中擺放著95槍族和其他槍支的模型以及殲擊機、坦克、裝甲車、火箭的模型。
房中的大寫字臺上擺放著《中國科技術語》、《中國至2050年空間科技發展路線圖》等書刊。東面和北面的書柜里裝滿中外科技、軍事、兵器類書籍,還放有《四庫全書》、《資治通鑒》等中華傳統文化典籍。
朵院士說:“我從小喜歡讀四書五經等一些古籍,仁義禮智信是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我們主張和諧、和平,也要有先進的軍事科技、先進的武器裝備作保證。古人說:止戈為武。我們研制先進武器是為了制止戰爭,不被欺負。”
朵院士在開發小口徑武器的同時,還用心培養年輕的技術人員,他帶著他的團隊完美地推出了全新的槍族系統,并逐步裝備三軍。目前,朵院士還在帶著博士生、博士后4個,有本校的,有外校的,還有企業的。
“我們的國家要壯大,軍事科學要發展,就要有科技人才來繼承軍事科技事業。”朵院士對此充滿信心。
朵英賢院士簡歷:
朵英賢 男,1932年出生于甘肅省永靖縣扶河村。
1956年7月畢業于北京工業學院(現北京理工大學)自動武器設計專業,1956年-1961年在北京工業學院(現北京理工大學)150教研室任教,1961年至1973年在太原機械學院(現中北大學)120教研室任教,1973年5月至1980年11月在蘭州油泵油嘴廠技術科工作,1981年至1992年在208研究所任副總工程師。1999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長期從事自動武器的研究與開發,為我國自動武器的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作為技術總負責人研制的某式輕重兩用機槍,獲1978年全國科技大會獎,至今仍是我軍主要的武器裝備之一。擔任總設計師研制的新式某槍族系統自動武器,總體性能處于世界先進水平,獲1998年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已陸續裝備全軍。主編《兵器工業科技辭典——輕武器》,獲1998年部級科技進步一等獎。出版著作多部,發表學術論文30余篇。
現任北京理工大學教授、博士導師,兼兵器工業第208研究所首席技術顧問及華北工學院博士導師,中國兵器工業集團總公司科技委委員,中國兵工學會理事,輕武器專業委員會顧問,輕武器標準化委員會主任委員等。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