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報】“造車教授”孫逢春
發布日期:2009-02-23 閱讀次數:
原文鏈接:http://www.gmw.cn/01gmrb/2009-01/30/content_882660.htm
作者:朱振國 來源:《光明日報》1月30日 摘編:新聞中心 將無同
不久前,孫逢春的電動汽車項目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車”與孫逢春有著不解之緣。
北京成功獲得2008年奧運會主辦權后,大氣質量的改善成為各界最關心的話題之一。當時北京兩百多萬
輛機動車的保有量所造成的尾氣污染,對“綠色奧運、科技奧運、人文奧運”的理念構成了巨大的挑戰。有人曾經深切地擔憂:“車輪上的北京將如何駛向 2008?”
面對這個疑問,被譽為“造車教授”的北京理工大學副校長、國家863計劃電動汽車重大專項專家組專家、北京市科技奧運“電動汽車開發、產業化和示范運行重大專項”首席科學家、全國勞動模范孫逢春教授感到了沉甸甸的責任。他帶領著他的學術團隊,為舉辦一屆歷史上最出色的奧運會,付出了幾年的心血。北京奧運會期間,當人們登上一輛輛嶄新的電動汽車穿梭于場館之間時,孫教授心里也是百感交集。
上個世紀80年代末,孫逢春在德國柏林工業大學攻讀博士學位。在德國時,孫逢春真正地領略了發達國家的汽車工業,他恨不能把全部有關汽車的信息都裝進大腦帶回祖國。什么時候我們中國的汽車工業也能走到世界前列?這個愿望隨著孫逢春對發達國家汽車工業的了解而日益強烈。
在孫逢春的作息時間表里,看不到一個周末和節假日,他的全部時間都用在了實驗室里,用在了他的課題研究上。經過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不懈努力,“八五”、“九五”和“十五”期間,他在電動汽車、車輛電傳動、車輛動力學、輪胎動力學、振動與噪聲控制領域進行了廣泛的研究。
在他的領導下,北京理工大學電動汽車研究開發團隊研制開發了我國第一輛電動大型豪華客車、第一輛電動公交客車、第一輛低地板電動客車、第一輛燃料電池電動轎車、第一個獲得國家發明獎的電動汽車動力系統,建成了我國第一個電動汽車專業化產業基地。
孫逢春十分感激會開汽車的高中物理老師,培養了他對汽車的興趣和動手拆裝拖拉機的能力;他牢記導師鄭慕僑教授和柏林工業大學威魯邁特教授對他做人與做學問方面嚴格的要求和教誨,以及研究室楊景義、丁法乾教授在教學方面給予他的幫助。他以他的老師為榜樣,嚴格要求自己,嚴格要求他的學生。
他風趣地對大家說:“我把自己分成黑白兩道,白天抓教學管理,晚上搞學術科研,和時間賽跑!”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