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時報】互勉與勤奮:兩個人的“微軟學者”之路
發布日期:2008-11-28 編輯:系統管理員 審核: 閱讀次數:
作者:袁建勝 來源:《科學時報》—《大學周刊》2008年11月25日 B1版
10月10日,北京理工大學網站上發布了這樣一則新聞:“我校信息科學技術學院博士生孟祥意和張峰獲2008年‘微軟學者’獎學金”,新聞發布當天,孟祥意和張峰隔壁實驗室的一位同學就在自己博客里轉載,博文中說:“每個人都好幾篇SCI……確實很牛啊!”他不免感嘆,同是博士生,差距怎么這么大呢?
平淡、快樂與寧靜
北京理工大學信息安全與對抗專業2006級博士生張峰,每天早上8點左右起床,吃過早飯后便來到實驗室,打開電腦收發郵件。由于他所在的實驗室在分數階傅里葉變換研究領域處于國際先進的水平,經常會有看過他們論文的讀者發來郵件討論研究方面的問題,也有外校的低年級研究生想請他們幫忙確定自己的研究方向。
解答完這些問題,張峰開始著手自己的工作。工作起來時間總是過得飛快,轉眼就到了吃午飯的時間。午飯過后,下午還是工作,過了4點,張峰會和實驗室的同學一起打打羽毛球。總是坐在電腦前,運動是最好的休息。
“學生嘛,生活總是很平淡的。”張峰聲音很洪亮,人也很健談。
晚飯還是食堂,張峰經常和同學孟祥意一起吃,兩個人的專業相同、年紀相同、宿舍還住上下層,晚飯過后,喜歡散步的張峰總是拖著孟祥意一起走走,談談每天的工作,和自己在研究方面新的想法。
“也不都是討論學術,聊個閑天也是常有的。”孟祥意說。與張峰相比,孟祥意話少一些,顯得更加沉靜。
博士生,對于大多數不明就理的外人而言,這個詞多少帶有一些刻板的印象。孟祥意的一位中學老師曾經到學校里來看他,在他宿舍里轉了一圈,說出的第一句話竟然是:“你們博士生看起來也不是那么‘傻’嘛!”
說到這里,孟祥意和張峰都笑了起來。
“我們自己感覺生活還是很豐富的,周末經常會出去游玩,平時聚個餐、K個歌,雖然簡單但很快樂。”張峰說。
第一篇論文在情人節錄用
看起來健談的張峰最喜歡散步、思考問題,而看起來沉靜的孟祥意卻是一個喜歡到處跑的“驢友”。
北京周邊的地方我大多去過,有時候和同學一起去,有時候和家人一起開車去。”孟祥意說。這個周五,孟祥意又和愛好攝影的“驢友”約好,要到箭扣去拍長城的秋風。
談起自己到過的地方,孟祥意印象最深的是鳳凰,在那個遠離大都市的湘西山中古城,孟祥意度過了他23歲的生日,漫步在沱江邊、與同學一人一瓶啤酒的小酒館,他尋找到了內心的那份寧靜。“我比較偏愛風景優美,又有人文底蘊的地方。”孟祥意說。
喜歡旅游的孟祥意同樣喜歡攝影,最近,他剛用自己的積蓄買了一臺尼康D80數碼單反相機,正式成為攝影發燒友。在他看來,拍照片是感悟生活、享受生活的最好方式,將自己喜歡的風景和瞬間記錄下來,作為一份美好的回憶來珍藏,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對我來說,把攝影當做藝術過于奢侈了,記錄生活是我最想做的事。”孟祥意說。
打開孟祥意的博客,不少文章是他去各地的游記和照片,而其他一些看似隨意的文字,也表現出了他對生活的敏銳感受。一個有意思的巧合,孟祥意第一篇學術論文是2007年2月14日錄用的,而那天恰好是情人節。“有沒有交到好運呢?”張峰開他的玩笑,而孟祥意卻微笑不語。
在記者的“啟發”下,張峰代靦腆的孟祥意回憶起他的“好運”:那是一次學術會議,參會的孟祥意和一位女同學討論得格外熱絡。“結果交流來交流去,好運就來了。”說到這里,張峰哈哈大笑,而旁邊的孟祥意卻淡淡地說:“一切隨緣吧。”
非SCI不發
在張峰和孟祥意看來,博士生的生活不免愜意,但學習和科研工作仍然是他們的主業。博士生階段的課程較少,他們還是會利用業余時間到外校去旁聽相關課程,以開闊自己的視野。
他們所在的信息系統實驗室由兩院院士王越領銜,在論文撰寫方面的嚴格要求已經成為該實驗室的傳統,在這里有一條不成文的規定,論文必須投往SCI檢索期刊。每篇論文也是先由實驗室的同學和老師幾經錘煉才可投稿。所以,論文也是張峰和孟祥意兩人之間經常涉及的話題。
“我們兩個是非常好的朋友,但學術上的爭論也是經常的事。”孟祥意說。
“孟祥意總是對我的論文提一些意見,說這里不好,那里有問題,我當然要解釋,把自己的意圖準確地表達出來。”張峰說。
雖然兩人總是“吵架”,但論文還是要拿給對方看,在張峰看來,被人“挑毛病”是做論文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被自己的同學和老師‘挑毛病’,總要好過稿子投出去被人質疑。”
即使千錘百煉是寫論文必不可少的過程,但博士生兩年時間每人還是發表了七八篇論文,這些論文背后的勤奮,恐怕也不是外人所能真切感受的。對他們來說,博士生階段已經過半,最近獲得的“微軟學者獎學金”是對他們辛勤付出的最好證明。
該獎學金由微軟亞洲研究院于1999年設立,旨在為亞太地區計算機及相關專業的最優秀博士生創造良好的學術環境和研究條件,各國在該學科科研水平領先的高校將收到申請邀請。
2008年的獎學金評選,收到了來自中國、日本、韓國及中國香港和中國臺灣地區48所著名高校博士生的申請,最終有32位博士生獲得了“微軟學者”稱號,每人將得到6000美元獎學金資助。其中中國大陸地區有17位博士生入選,張峰和孟祥意就是其中的兩位。
回想起自己兩年來的學習和生活,孟祥意平靜地說:“老老實實做人,踏踏實實做事吧。”
談起以后的打算,張峰說:“現在找工作的選擇比原來多了,但讀到博士,科研肯定是我們以后的事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