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在線】“科技奧運看我的”記盲人門球噪音警示儀設計參與者
發布日期:2008-09-17 閱讀次數:
http://gb.cri.cn/17844/2008/09/14/2445s2241954.htm
2008年09月14日 來源:國際在線
賽場里的噪音警示儀
國際在線消息(記者劉寅方)在殘奧會盲人門球場地的四角,各擺放著一臺環境噪音警示儀,比賽期間,這四臺儀器以不同顏色顯示現場噪音大小狀況,從而達到提醒觀眾的目的,為運動員營造良好的競賽氣氛。經過詢問,記者得知這種儀器是幾名大學本科生為殘奧會研發的科技創新作品。
盲人門球的比賽過程中,擺放警示儀的場地四角是觀眾們除了運動員之外最多關注的領域,在那里分別佇立著一個不斷變換顏色的寶劍型燈柱,底座上還設計有祥云圖案。
設計小組組長、北京理工大學的郭慶同學向記者介紹了警示儀的功能:“去現場調試了一下,測定一個分貝值,在這個分貝值以下的就顯示為綠燈,表示比賽可以正常進行,如果有聲音高于這個分貝而且持續時間不是很長就顯示黃色,如果高于這個分貝而時間較長就顯示紅色,這樣就警示觀眾要保持安靜了。”
盲人門球比賽環境需要安靜的環境,以使運動員能聽到球運動的聲音,順利完成比賽。觀眾觀賽時只有在進球后的短暫間歇才可以為運動員鼓掌加油。
為了保證比賽現場的安靜環境,競賽場館主任提出了噪音警示系統的設想,于是郭慶和他的同學們就開始設計和制作環境噪音警示儀了。“賽場的效果很好,現在都還運行很穩定,沒出現過任何問題。”
看到自己參與設計的儀器在殘奧會上發揮作用,郭慶心里感到很安慰。其實,早在去年9月,他和同伴們設計制作的警示儀就已在“好運北京”的相關賽事中經受住了考驗,這次使用的儀器已是更為先進的第二代了。
“從技術上講,我們現在加了智能處理部分,就是要濾除比賽的聲音,如運動員的擊球聲、還有裁判的哨聲,這些我們都最大限度地去濾除它,它測到的就是觀眾的聲音。本來就是警示觀眾的,這樣更符合實際。”
這個儀器采用LED顯示,平均功率只有40瓦,但卻能達到很高的亮度,一個小型蓄電池供電就能讓它連續工作上十七個小時。為了設計這款儀器,他和他的同伴們放棄了暑假的休息時間,一直埋頭苦干,這款新儀器才得以在短短兩個月時間里順利出爐。
“開始的時候,心還是提著的,盡管自己在前面的調試中已經發現它運行很好了,但是還沒到真正的比賽,還是怕出問題,心一直提著,當天去了以后,看了第一場比賽(時)效果很好,很高興。”
為奧運會和殘奧會提供服務是很多人的心愿,成為志愿者、參與賽會志愿服務是實現這個愿望的最佳途徑。郭慶的想法也不例外,他也曾參加志愿者選拔,但并未如愿。現在,他設計制作的儀器在殘奧會上一展拳腳,也算得上是他自己參與奧運的另一種方式。
“一種是以你直接接近運動員的方式,為他們直接服務,或者為觀眾服務,這種很直接。我們只能通過幫助他們比賽的形式,讓我參加哪一個我都會很高興的。”
郭慶說,通過觀察,他發現現場的觀眾都表現得很配合,沒有人大聲說話、影響比賽。
“對現場環境很滿意,觀眾鼓掌也是很短的時間就結束了,現場也沒有什么很大的噪音,觀眾都挺自覺的。”
當然,除了觀眾們自身的自覺以外,郭慶認為,這種效果與警示儀的作用還是有關系的。儀器可以幫助人們養成更良好的觀賽習慣。
“我們想把這個當作一個輔助吧,它在慢慢地警示觀眾保持安靜,也就是讓大家養成這個習慣,讓大家心里形成這種概念,它在慢慢地幫助人提升素質程度。”
接下來的幾天時間里,警示儀還將繼續在角落里默默發揮作用,為運動員營造更良好的競賽氛圍,幫助觀眾們養成更文明的觀賽習慣。
郭慶和設計團隊部分成員、維護人員合影
環境噪音警示儀設計制作參與者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