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教育報】災區學生在高校全過程全方位幫扶下無障礙入學
發布日期:2008-09-03 閱讀次數:
http://www.jyb.com.cn/xwzx/gdjy/sxkd/t20080902_192312.htm
作者:楊晨光 來源:中國教育報2008年09月02日
新學期開學,災區學生在高校全過程全方位幫扶下無障礙入學
沐浴關愛之光 立志自立自強
■本報記者 楊晨光
在今年高校迎來的新生中,來自地震災區的學生格外引人注目。盡管遭受劫難,但是“特別資助政策”“特別‘綠色通道’”等國家、學校出臺的措施和溫馨服務,使他們順利安心地入學,讓他們自立自強。
“綠色通道”提速:全程辦理不到10分鐘
8月30日,中國人民大學“綠色通道”報到處,北川中學畢業生唐奎出示了自己的經濟情況調查表和災區學生證明書,老師為他填寫了減免學費和住宿費的表格,唐奎拿到了一張“綠色通道速通卡”,不到10分鐘,就走完了“綠色通道”整個流程,唐奎正式成為人大的一名學生。“學校為我們提供的‘綠色通道’服務很好,在這里辦理入學很方便,也很快捷。”唐奎說。
一切為了學生,這是今年高校“綠色通道”特別強調的原則,尤其是對災區新生,這條原則被各個學校反復強調。在國家提出對地震重災區學生免除學費、擴大國家助學金資助面的基礎上,各個高校更是盡己所能,為災區學生提供暫緩交費、及時辦理貸款、愛心禮包、心理扶助等全過程、全方位的幫扶政策,使他們真正實現無障礙入學。
宣傳資助政策從學校延伸到困難學生家中
“張嘉良你好,我是大連理工大學的老師,得知你的家庭存在一定的經濟困難,我們想提前了解一下情況,并在第一時間為你提供資助……”2008年高考錄取工作一結束,大連理工大學負責資助的老師就及時與四川受災的學生溝通,向學生介紹資助政策。從資助種類到申請流程的介紹,從資助對象到資助額度的說明,很多高校已經把資助的宣傳工作全面鋪開,貫穿從錄取至入學報到的整個過程。
由教育部、財政部組織的國家資助政策宣講團,今年專門進入震后的川西北貧困地區宣講。在國家的帶動下,高校資助工作者們也把宣傳國家、學校資助政策的工作,從學校延伸到災區學生家中。
暑假,北京交通大學學生資助管理中心的12名師生,在四川地震災區兵分幾路,走訪被學校錄取的家庭經濟困難學生。4天里,他們行程700多公里。在走訪什邡、青川、江油等地數十名家庭經濟困難的受災學生同時,宣講團還給學生家里送去了交大師生捐獻的數百件衣物,以及食用油、大米等生活物資和12000多元的資助款。
國家好政策讓災區學生更加自立自強
坐在前往北京的火車上,馬弢給在四川綿陽農村的家打了一個電話,向父母報了平安。他今年被北京理工大學錄取。家里的房子在地震中成了危房,莊稼地又在唐家山堰塞湖的泄洪區,損失慘重。赴京前,他還在幫父母收地里的玉米。“經歷過地震,我覺得今后沒有什么困難不能克服。”馬弢平靜地說。
在對外經濟貿易大學,來自地震災區---四川彭州的學生李俊衡通過“綠色通道”辦完手續后,來到宿舍旁的小超市。他先挑了一個垃圾桶,又拿了幾把小鎖,最后拎起一個大塑料桶,一起放到了結賬處。“宿舍清潔肯定需要垃圾桶,塑料桶我們可以用它來洗衣服,這五把小鎖給宿舍其他同學一人一把,鎖柜子用。”李俊衡笑著說。
盡管家園正在重建,但災區學生已經沐浴到國家、學校帶給他們的關愛之光。“拋開經濟的困擾,放飛自己的理想”,這是寫在清華大學“綠色通道”現場的宣傳口號。被保送到清華的“抗震救災英雄少年”王佳明說:“這兩句話寫到我心坎上了,雖然家沒了,但是學校就是我們追求理想的新家,我們將從這里開始新的追夢之旅。”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