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報】高科技助奧運完美謝幕
發布日期:2008-08-29 閱讀次數:
http://2008.people.com.cn/GB/127770/130275/7741108.html
來源:《市場報》2008年08月28日
■延時技術定格空中煙火
■航天科技托起“記憶之塔”
■軟件系統精控萬人表演
煙花在天空“畫”出從“10”至“0”的倒計時數字;萬名演員整齊劃一的表演;8層樓高的“記憶之塔”緩緩升起,北京奧運會閉幕式上這些精彩畫面令人深受感染。8月24日北京奧運會完美謝幕,科技奧運作為北京奧運會的三大理念之一,在閉幕式上再次得到了充分體現。不少親臨閉幕式現場的觀眾向《市場報》記者表示:“太震撼了!”
延時技術定格空中煙火
主題為“火樹銀花不夜天”的奧運會閉幕式煙火燃放分為六大篇章:這是中國;龍飛鳳舞;奧運五色;宇宙旋律;和平力量;火樹銀花不夜天。與開幕式相比,閉幕式最有特色的是“鳥巢”內的“五環”煙火,此次呈現出了紅、黃、藍、綠、白五種顏色。煙火倒計時數字的展現運用的是動態而非靜態方式,即觀眾可以在天空中看到數字形成的過程。
據了解,閉幕式煙火燃放的陣地除開幕式所有燃放陣地外,還加上了懷柔、大興等18個區縣,共計69個。燃放的煙火品種包括祥云、銀龍、牡丹、倒計時、圓環、五環等共計600個。燃放煙火產品數量包括禮花彈77711發、特效組和煙花291372枚,共計369083發(枚),有效煙火裝藥量共22878.7公斤。
奧運會開閉幕式煙火團隊專家組組長、北京理工大學煙火技術專業教授趙家玉透露說,閉幕式上除了運用開幕式上運用的“膛壓精確發射系統”以外,還特意為閉幕式煙火研制了一種“延時增效劑”,可使倒計時煙火數字在天空中停留時間由原來的4秒增加為6秒,這些都是以往各屆奧運會從未用過的技術。
航天科技托起“記憶之塔”
閉幕式上一個高達20多米的“記憶之塔”承載著所有運動員的驕傲和輝煌緩緩升起,把美好的記憶塑造成友誼的見證,將整個閉幕式在歡呼中推向高潮。而這個塔的設計正是出自航天科工集團公司二院283廠的李軍、劉名濤、秦濤及其他單位的幾名航天人。
據介紹,整個塔體共分5層,最大外徑9.3米,升起后全高20多米,約有8層樓高。而在升起前,塔體要能寬松地“躺”在僅有6米高的地下空間內。既要符合工程要求,又要保證人員安全,難度可想而知。李軍表示:“經過反復論證,我們決定采用套籠式桁架鋼結構設計方案。”
他們設計的塔體每層由8根升降柱和8片桁架連接成8個單元,層與層之間由液壓油缸支撐,各層可獨立升降。這種設計不但可實現塔體的自由伸縮,而且各層還可根據需要進行高度調整。同時,還應用了航天產品可靠性的設計理念,增加了塔體上演出人員的安全保障,即在各層原有液壓升降系統液壓鎖的基礎上,設計了一種機械鎖。當每層塔體升起后,機械鎖可以自動將該層鎖定,以防液壓鎖失靈造成塔體下墜。
軟件系統掌控萬人表演
近萬人的閉幕式表演現場,每隔0.04秒就會發出一個動作指揮口令。整齊劃一、精彩絕倫的演出還要借助“北京奧運會開閉幕式全景式智能仿真編排系統”的一臂之力,正是這個先進的系統實現了藝術與科技的完美結合。
如果靠想象或真人反復排練來調整表演方案,難度和效果可想而知。但借助這套由北京理工大學研制的全景式智能仿真編排系統,只要導演說出自己創意,科研人員將具體參數輸入系統,電腦上就會呈現出和真人表演同樣逼真的效果。它還可以實時漫游,能展示任意不同角度的鏡頭畫面,幫助導演隨時調整預案。智能仿真編排系統還能通過實時捕捉采集動作、實現大規模群體表演動作預演和多媒體交互指揮,并利用信息管理技術,實現演出流程、演出人員、服裝道具、實施進度管理和參演團隊集結調度等。
該系統研發團隊負責人、北京理工大學軟件學院副院長丁剛毅表示,除了服務于奧運會,隨著系統的不斷完善,將來可廣泛運用于重大廣場儀式活動以及實戰演習、反恐等領域。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