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北京理工大學紅色“1+1”活動階段總結
發布日期:2008-08-11 閱讀次數:
http://cpc.people.com.cn/GB/67481/94156/125692/125696/7547274.html
2008年07月23日 來源: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北京理工大學從延安走來,是我黨創辦的第一所理工科大學,具有重視黨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的優良傳統。新的歷史時期,學校把黨建和思想政治工作作為學校全局工作中一項十分重要的內容,積極落實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加大工作力度,積極探索創新,學校將開展紅色“1+1”活動作為學生黨建工作的重要載體,將紅色“1+1”活動和建立學生黨員保持先進性長效機制工作有機結合起來,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高度重視 認真落實
2006年5月22日,教工委下發《關于實施大學生“村官”配套工程 開展紅色“1+1”活動的通知》文件。
學生工作處立即從就業辦取得了我校今年畢業生任“村官”的名單,并召集各學院輔導員就開展紅色“1+1”活動進行了安排。
我校共有28名畢業生即將就任“村官”,其中本科生24名,房山校區專科生4名。任務下發后,各學生黨支部報名非常踴躍,經篩選,共推薦了24個本科生黨支部、1個專科生黨支部參與此次紅色“1+1”活動。
二、加強指導 提供支持
學生工作處作為具體指導此項工作的部門,高度重視此項工作的開展,多次召開相關負責老師會議,研討和部署相關工作,并按照上級單位有關文件精神,加強工作研討,結合本校特色研究整體工作思路、落實相關要求。對于一些工作成績較為突出的學院,學校及時總結和推廣工作經驗,發掘和樹立工作典型。
對于學院在活動中存在的資金困難,學生工作處及時的幫助解決,為生命科學技術學院本科一支部一次性報銷活動經費1700余元,幫助學院解決開展此項工作中的后顧之憂。
三、結合專業 發揮優勢
各個學院在開展此項工作的過程中,注重同自己學院學生所學專業相結合,積極思考和創新工作模式取得了一些成效。
軟件學院2005級本科生黨支部結合本專業特色,以電腦知識普及為主要內容開展活動。他們積極同北京理工大學2002級畢業生中參加擔任大學生30 名“村官”聯系了解最為需要這項服務的村支部,經電話咨詢了解,最終決定活動的地點在順義區大孫各莊進行。并切實地到大孫各莊鎮進行了調查。調查人員在大孫各莊鎮相關同志的熱情幫助下走訪了當地諸多考察點并獲得了重要的調研資料。此次調研的方法主要是走訪和問卷調查的方式,后附調查問卷分析和調查問卷。經調查分析得知大孫各莊鎮的電腦普及應用水平不高,在該地區舉行電腦義診,或技術支持類活動具有可行性,并有利于當地計算機知識得普及教育。該鎮學生群體對計算機技術興趣濃厚,并有一定的計算機操作基礎與了解,具有發展潛力,進行有針對性地電腦輔導講座會得到學生們的廣泛歡迎和支持。
按照調研結果,同學們在大孫各莊鎮組織了電腦義診活動。他們在支部內選了6個硬件和電腦維修知識較強的同學組成了一個電腦義診的小組,在我們到了以后就做好準備隨時地為村民們服務。受到了村民的廣泛好評。
四、高低年級接力 保證活動連續性
在此項活動開展之初,許多參與的黨員還是大三的學生,但隨著活動的深入開展,這些學生已經臨近畢業,他們在畢業前夕不僅仍然堅持開展活動,而且還有計劃的將部分工作轉交給低年級的支部繼續開展,并向他們詳細的介紹相關工作經驗,保證工作的連續性。
五、整合力量 優勢互補
許多學院在開展紅色1+1活動的過程中,不僅有黨員參與而且還組織了許多積極分子參與到活動中,將對口服務作為培養和鍛煉學生積極分子的有效方式,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在北京理工大學,每一個學院都有共產主義學習實踐會或馬克思主義學習實踐會,這些學生組織也積極行動起來參與此項活動。各個學院的黨支部和實踐會還自發聯合的開展部分工作,實現了資源整合優勢互補。
六、認真總結 深化成效
每次活動結束后,參與活動的同學都會認真的總結相關工作,通過召開支部會議、撰寫調查報告、心得體會等方式對活動取得的成果和活動中存在的主要問題進行總結。許多支部制定了具體的支部共建的方案,并組織黨員和積極分子這一工作展開了討論,希望通過大家集思廣益,不斷充實支部的共建方案,也為下一步更好的幫助、更好地開展紅色“1+1”活動打下一個良好的基礎。以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本科生第一黨支部為例,在開展活動中共撰寫2000字的調研報告15篇,800字左右的心得30篇。通過認真地總結使得每次活動的成效得到了不斷的深化。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