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教育報】動態圖形焰火點亮北京夜空
發布日期:2008-08-10 閱讀次數:
——本報獨家專訪奧運會開閉幕式焰火團隊專家組組長趙家玉
http://www.jyb.com.cn/cm/jycm/beijing/zgjyb/3b/t20080809_187516.htm
作者:楊晨光 來源:中國教育報2008年08月09日第3版
“人們常說,好的開幕式意味著奧運會成功一半,我們這個團隊又加了一句話,精妙的點火儀式則意味著開幕式成功一半。”北京奧運會開閉幕式焰火團隊專家組組長、主火炬點火團隊的主要成員、北京理工大學宇航科學技術學院教授趙家玉這樣對記者說。作為項目負責人,他還承擔了國家科技支撐計劃奧運科技專項課題———“北京奧運會開閉幕式焰火關鍵技術研究”。
在北京奧運會開幕前夕,他接受了本報記者獨家專訪,并且在8月9日0點20分,北京奧運會開幕式剛剛結束10分鐘之際,又與本報記者進行了電話連線,道出了主火炬點火和焰火設計的奧妙。
主火炬點火在“鳥巢”進行了4次試驗
記者:點火的時候您在什么地方?感受如何?
趙家玉:我就在“鳥巢”火炬點火的指揮中心。當時的心情很緊張,但我們有把握,因為已經成功試驗過幾次。
記者:之前進行過幾次點火試驗?
趙家玉:我們在外省有一個基地,關于點火的試驗進行了很多次。在“鳥巢”,主火炬點火進行了4次正式排練,最后一次是在8月6日凌晨2點多,這4次李寧都參加了。
記者:采用這種點火方式有什么特殊含義呢?
趙家玉:李寧在空中奔跑的時候,身后打開的卷軸上,放映的是歷屆奧運會主火炬點燃的經典畫面,所有主火炬手都出現了,還有北京奧運會火炬傳遞從國外到國內的過程。這象征點火貫穿了奧運歷史,從世界到中國,用奔跑的方式,由慢到快,最后點火像一條火龍,氣勢如虹。
記者:主火炬塔是什么時候在“鳥巢”搭建的?
趙家玉:最后點燃的主火炬塔大約18米高,是一個祥云火炬的形狀,早在幾個月前就已經臥在“鳥巢”頂部,點火前40分鐘被悄悄豎起。李寧沿著“鳥巢”頂蓋內沿,在空中距離地面約45米處,跑了大約500米,耗時3分鐘左右,然后點燃火捻,火焰在主火炬塔內部螺旋上升,最后點燃主火炬。
“焰火的高度和爆炸的時間能精確控制”
記者:我們看到有很多“腳印”、“五環”形狀的焰火,是怎么燃放的?
趙家玉:從永定門經過天安門到達“鳥巢”的中軸線上,我們共設立29個焰火陣地,在空中依次打出29個“腳印”圖案,打到180米左右的高空,每個“腳印”大概70米長,以表現第29屆奧運會來到中國,來到北京,來到“鳥巢”。至于“奧運五環”,我們的設計是到114米左右的高空時沒有軌跡,然后逐漸變大變亮,相交產生效果。這些都是動態的。
記者:這些焰火燃放的高度和時間好像都差不多,這是怎么做到的?
趙家玉:這主要是依靠芯片控制,我們實現了用電腦芯片對禮花彈爆炸時間精確控制,出筒以后能夠保證它發射到同一高度,在同一個時間炸開。“腳印”、“奧運五環”都是這樣實現的。
記者:這種技術是不是世界領先的?
趙家玉:這種技術叫“動態圖形焰火技術”,是世界首創。以往世界各國發射的焰火圖形大都是靜態的,而且高度、角度很難控制。2年里我們通過1000多次試驗,研發出可以精確定向控制的膛壓式發射技術,原理是利用發射底下的壓力改變裝置角度,可以隨意調整焰火的發射角度和高度。
記者:這次共燃放了多少焰火?
趙家玉:我們在“鳥巢”頂部安放了1000多個發射裝置,裝了將近16000個煙花,這是奧運史上最多的一次。開幕式的禮花彈有150多個品種,是國內焰火燃放中品種最多的一次。閉幕式上,北京18個區縣將會參與燃放焰火,這樣又增加了7萬多發禮花彈。
記者:在“鳥巢”頂部放焰火,會不會影響“鳥巢”的安全?
趙家玉:我們對在“鳥巢”頂部進行焰火燃放的可行性和安全性,進行了5次模擬試驗,其中在“鳥巢”頂部進行了兩次實際燃放試驗,試驗結果表明,焰火燃放不會引起“鳥巢”膜的燃燒。“鳥巢”頂上單個產品最大裝藥量為100克,即使多發同時發射燃放,后坐力和震動也不會影響“鳥巢”的總體結構。
張藝謀拍板:“開幕式就用這個技術”
記者:這次的焰火技術研究了多長時間?
趙家玉:其實,在2006年7月,我就開始了關于動態圖形焰火技術的研究,當時是和北京一家公司合作研發的。
記者:那后來您是怎么加入到北京奧運會焰火團隊中的呢?
趙家玉:2008年年初,北京奧運會開幕式焰火創意導演蔡國強找到我,希望我加盟焰火設計團隊,他看了幾次我們在野外進行的實地焰火燃放,覺得非常好,又把開幕式的總導演張藝謀請來看。當時我們已經能夠在天上打出動態圖形了,張藝謀看了很感興趣,當即拍板決定,在北京奧運會開幕式的焰火表演中,運用這種動態圖形焰火技術做出“奧運五環”等圖案。
記者:這是您第一次參與大型焰火的燃放嗎?
趙家玉:不是,我研究焰火技術近30年,曾經參與北京亞運會、世界大學生運動會的焰火設計和技術指導。
記者:這次焰火燃放和以往有什么不同?
趙家玉:這次限制很多,比如尋找合適的野外燃放試驗的地點就很困難。因為北京燃放煙花爆竹有限制,而且我們又要保密,所以,經常夜里開車到北京與河北交界的地方進行燃放試驗,第二天凌晨再趕回來,有時忙起來一天只吃一頓飯,每天只睡4個小時,有一次我站在路邊就睡著了。不過現在看起來,這些努力都值得。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