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日報】為殘奧會發明“噪聲儀”的大學生
發布日期:2008-03-31 閱讀次數:
http://newepaper.bjd.com.cn:81/bjrb/html/2008-03/31/content_4533.htm
《北京日報》2008年3月31日 第一版
■本報記者 劉 昊
北京理工大學體育館,盲人運動員側耳聆聽,依靠皮球內的鈴鐺聲判斷方位,適時做出撲救。一個精彩入球,賽場內響起雷鳴般的掌聲。比賽繼續進行,賽場內很快鴉雀無聲。是誰讓觀眾的動靜如此整齊劃一?
在賽場內,有兩臺直徑0.2米,高2米,不斷閃爍紅、黃、綠燈光的儀器,每當賽場的背景噪音超過30分貝的時候,紅燈亮起,觀眾們就會自覺保持安靜,避免影響比賽;當黃燈亮起時,表示背景噪音接近20分貝,觀眾就會明白噪聲將影響比賽;而當綠色燈光亮起的時候,則表示賽場內的背景噪音小于10分貝,可以進行比賽……這臺儀器不僅讓觀眾能“看見”噪音,就連值場裁判也根據它中斷或開始比賽。
這臺“奧運噪聲儀”的發明者是北京理工大學的一群學生,從接到任務到儀器正式使用,他們只用了一個星期。
北京理工大學黨委副書記、盲人門球比賽場館主任楊賓是“奧運噪聲儀”最早的創意者。作為場館主任,楊賓在籌備工作中發現,盲人門球比賽,既要保持安靜,不影響比賽,又要營造熱烈的氣氛,給選手以鼓勵,這個矛盾如何解決?“解決這個矛盾就要讓觀眾感覺到噪音大小,什么時候該鼓掌,什么時候該保持安靜……”楊賓給北理工科協的學生布置了任務,此時距離“好運北京”盲人門球測試賽還有一周的時間。
將聲波轉成電波,通過燈光將噪音顯示出來。“原理其實很簡單。”參加噪聲儀攻堅任務的大學生們表示,單純用數字顯示分貝,觀眾是不是能馬上明白?用普通的裝飾燈,燈光會不會太刺眼?所有角度的觀眾是不是都能看到?由本科生、碩士生、博士生組成的攻堅小組,在接到任務的頭幾天,跑遍京城的大小建材城找材料。材料配齊了,同學們就加班加點制作。終于,由有機玻璃管、底座及紅黃綠LED陣列制成的噪聲儀擺進了場館。“LED低耗低熱低價、高亮度、長壽命,而且很安全,這也符合奧運環保節能的要求。”攻堅小組負責人說。
“在歷屆殘奧會中,從來沒有運用過類似的儀器,它將為盲人門球運動的發展作出貢獻。”國際殘奧委場館運行專家對噪聲儀贊不絕口。
目前,噪聲儀已正式被允許在殘奧會正式比賽中使用,北理工的師生正在緊張地改進噪聲儀。他們計劃用顏色顯示噪音分貝的同時,再加上數字直觀顯示,并利用無線網絡技術,使儀器與場館的大屏幕聯動,在顏色提醒的同時,通過中英雙語提醒觀眾保持安靜……“在殘奧會結束后,我們打算把它贈送給國際殘奧委會,這是北京大學生對殘奧會作出的貢獻。”楊賓興奮地說。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