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報】為偉大事業提供人才支撐
發布日期:2007-10-25 閱讀次數:
——中國工程院院士、北京理工大學教授毛二可代表談
本報記者 李志偉 通訊員 賀亞蘭整理 摘編:許欣
《光明日報》2007年10月21日 第6版
http://www.gmw.cn/01gmrb/2007-10/21/content_686359.htm
十七大報告提出,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為奪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而奮斗。落實這一要求,需要億萬人民群眾的共同努力,也需要大批的高素質人才為之奮斗。
高等教育的任務是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人才,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過程中,責任重大,任務艱巨。我們必須緊緊圍繞黨和國家的中心任務,著眼時代和人民需要,培養出大批思想品德好、政治素質過硬、工作責任感強,專業水平高、業務能力強、發展潛力大、作風扎實,富有團隊精神、創新精神和時代特色的高素質人才,為我們的事業提供人才支撐。
北京理工大學是我們黨創辦的第一所理工科大學。在67年的辦學歷程中,學校始終秉承延安精神,堅持為黨和國家的中心任務服務。延安時期,我們在短短五年間,為抗戰勝利和祖國解放以及新中國的建設培養了500余名急需的科技干部和科技人才。新中國成立后,我們堅持“革命和建設需要什么人才,就培養什么人才”的辦學思想,為新中國經濟建設、國防工業的創建和發展、“兩彈一星”事業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持。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國防科技工業戰略轉移,學校主動適應新形勢對人才培養的需要,拓寬了專業口徑,擴展了服務面向,將以軍工為主的專業設置調整為“軍民結合”的專業格局。進入新世紀,隨著世界范圍內新軍事變革的興起和國家“科技強軍”戰略的實施,學校以國家“211工程”和“985工程”建設為契機,適應國防建設、國民經濟建設需要,適時進行學科專業調整和院系重組,積極發展國民經濟和國防科技急需的專業,較大幅度地調整專業布局,形成了一個既能涵蓋我國國防建設主要領域又能兼顧國家優先發展學科領域的學科專業體系,既為國防建設培養高技術人才,又為國民經濟建設培養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
十七大報告指出,優先發展教育,建設人力資源強國,這體現了中央對發展教育的高度重視。作為一名年逾古稀的老黨員、老教師,我要在自己的有生之年爭分奪秒把本職工作做好,和同事們一起,為黨的事業培養更多優秀的人才。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