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深情的關懷 殷切的期望
發布日期:2007-08-13 閱讀次數:
——黨中央、國務院邀請教師和教育專家代表北戴河休假活動紀實
http://politics.people.com.cn/GB/1026/6102805.html
新華社記者 李亞杰 本報記者 李章軍
人民網-《人民日報》 2007年08月13日
萬頃波濤、海鷗競翔、平川沙灘、松柏滴翠……夏日的北戴河風光無限,讓人陶醉。
8月3日至9日,受黨中央、國務院邀請,60位來自全國各地的教師和教育專家,帶著家人來到北戴河休假。他們中有嚴謹治學、勇于創新、甘為人梯,在教育科研和高層次人才培養方面作出突出貢獻的高校教師和教育專家;有扎根基層、愛崗敬業、無私奉獻,為基礎教育和職業教育發展作出突出成績的中小學、職業學校和幼兒教師;有響應祖國號召,不畏艱苦,支援邊疆教育事業的援藏、援疆教師。多年來,他們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潛心教書,精心育人,取得了非凡業績,為繁榮祖國教育事業、促進教育和諧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黨和人民始終記著他們,中央時刻關心著他們。
這次邀請教師和教育專家到北戴河休假,是在黨的十七大召開前夕,以黨中央、國務院名義組織的一次重要活動,是體現中央關心教育,重視人才,密切與廣大教師和教育專家聯系的一項具體舉措。
8月4日晚,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書記處書記、中央組織部部長、中央人才工作協調小組組長賀國強、國務委員陳至立代表黨中央、國務院來到北戴河專家駐地,看望休假的教師和教育專家及家屬,與他們共進晚餐,并向辛勤耕耘在教育戰線上的廣大教師和教育工作者致以崇高的敬意,祝愿他們在各自崗位上取得更大的成績。
“太陽升起,大海一片輝煌”:黨中央、國務院的殷切關懷沁潤著教師和教育專家的心田
藍色波濤涌,白色浪花濺。
太陽升起,大海一片輝煌。金色沙灘上,處處歡聲笑語……
教師和教育專家們或輕松自如地暢游大海,盡情享受;或在沙灘上嬉戲,格外愜意;或在岸邊太陽傘下,談笑風生……
沈陽市第二十中學校長俞萬祥頭戴泳帽,信步走來。50多歲的他精神煥發:“在大海里搏擊風浪,鍛煉的不僅僅是技術和體力,還能砥礪意志……”下海游個痛快后,俞萬祥一上岸就談起對教育和人才的理解:“人人有才,人無全才,揚長補短,個個成才。基礎教育在人才培養中至關重要。我們的辦學理念就是打造優秀的教師隊伍,培養優秀的學生,為他們成長成才奠定堅實的基礎……”
科教興國,關鍵在人才,根本在教育。
6月25日,胡錦濤總書記在中央黨校發表重要講話強調:加強社會建設,要以解決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為重點,使經濟發展成果更多體現到改善民生上,尤其要注重優先發展教育……溫家寶總理日前在親切看望朱光亞、何澤慧、錢學森和季羨林時指出:要重視教學的綜合性,培養復合型人才和領軍人物。
中國教育學會會長、北京師范大學教授顧明遠表示:“這一切都充分說明,中央對教育事業和人才培養高度重視,對廣大教師和教育工作者真心愛護。”
十六大以來,以黨中央、國務院名義邀請各領域專家到北戴河休假,中央領導同志多次在北戴河會見休假專家,這項活動已成為一項制度,在社會上特別是在廣大知識分子中產生了積極反響,營造了“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的良好氛圍。
“能作為中央的客人,來到北戴河休閑度假,真是沒有想到,我們全校師生都很激動。”北京市通州區潞河中學校長張世義激動地說。
休假活動中,中央組織部會同國務院機關事務管理局、教育部、公安部、鐵道部、衛生部等精心組織,周密安排,在交通、安全、飲食、醫療衛生等方面提供保障,確保了休假活動順利進行。
“到了這里就像回家一樣,大家有什么要求我們全力做好服務。”8月2日專家報到當晚,中央組織部、教育部領導到駐地看望了全體休假人員。
這一切,讓教師和教育專家們感到暖意融融。
信息工程大學高俊院士的話道出了大家的心聲:“休假活動安排得非常好,工作人員熱情周到、細致入微,讓我們充分感受到了‘家’的溫暖……”
“雄襟萬里,一覽碧海青天”:一顆顆赤誠的心托起祖國更加美好的明天
長城萬里跨龍頭,縱目憑高更上樓。
大風吹日云奔合,巨浪排空雪怒浮。
這首詩描繪的是萬里長城的起點——山海關老龍頭。8月5日,教師和教育專家們登上這里,面對波濤洶涌、云水蒼茫的大海,極目遠眺,遐想油然而生……
黨的十六大、十七大代表,湖北鄖西縣湖北口回族鄉桃園溝村小學女教師胡安梅,十五年如一日在偏僻山溝里教書育人,陪伴一群寧愿把鞋拎在手里走路(怕磨破鞋子)的貧困、可愛的孩子們。她感慨地說:“我只是做了應該做的事情,黨和國家卻給了我這么高的榮譽。這些榮譽將激勵我更加努力工作,無怨無悔地為山區教育事業畢生奉獻!”
來自新疆的閆立晉老師深有感觸:“作為一名少數民族地區的普通中學教師,參加這么高規格的休假,感到莫大光榮……”
“這里太美了!我要多拍些照片帶回去給學生們看……”內蒙古錫林郭勒盟鑲黃旗蒙古中學教師額日登圖雅興奮地說。
在老龍頭澄海樓金光閃閃的“雄襟萬里”匾額下,教師和教育專家們“一覽碧海青天”,紛紛舉起相機,留下珍貴的一瞬間——
毛二可院士走來了。他科技報國五十余載,是我國著名的雷達專家。他說:“干了一輩子教育工作,培養了一些學生。現在雖然年紀大了,我還要培養更多的年輕人,搞好傳幫帶。”
全國模范教師汪來九也走來了。他來自安徽黟縣宏潭鄉毛田小學,在大山里守護著神圣講臺30多年,一次次把山里娃從輟學的命運中奪回。他說:“我生在大山,長在大山。我愛大山,愛老師這個職業,只要孩子們需要我,只要毛田的教學點不撤,我就一直干下去!”
拉姆卓嘎在休假團中格外引人注目。長期在海拔4700米的西藏班戈縣完全小學工作,吃苦耐勞、勤奮敬業的她,每年平均講課700多小時,用節衣縮食攢下的不多工資,為學生代交雜費,買課本文具,幫助貧困生。不善言談的她,面對如畫美景,靜靜地微笑著……
還有全國師德標兵張桂梅,全國優秀教師劉恩和,幼兒園特級教師王芳,援藏教師王齊榮……
教育是百年大計,決定著今后幾代人、幾十代人和國家的前途與命運。此時此刻,教師和教育專家們更加感受到:黨的十六大以來,我國教育事業又有了長足發展——
2006年,全國小學學齡兒童凈入學率達99.27%,比上年提高0.12個百分點。中等職業教育招生人數達到750萬人,在校生規模突破1700萬人,達到歷史最高水平。全國各類高等教育在校生總規模達到2500萬人……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
廣大教師和教育專家年復一年、日復一日,用高尚的師德情操、無私的奉獻精神、崇高的人格魅力和淵博的學識,用一顆顆赤誠的心,托起祖國更加美好的明天……
“桃李天下,成就千秋偉業”:努力辦好讓人民群眾滿意的教育
清清的戴河水蜿蜒流淌,如玉帶一樣從西聯峰山腳下緩緩流過,注入大海。北戴河生態農業觀光園,水中魚蝦跳躍、棚里瓜果飄香……
8月7日,教師和教育專家們來到這里參觀。他們在教書育人的崗位上,作出了突出成績,就像這里的累累碩果,“桃李滿天下”。
在海灘上漫步、遐思;在飯桌上交流、暢談;
在房間里學習、備課;在林蔭下謀劃、冥想……
盡管是在休假,教師和教育專家們一顆顆火熱的心仍然牽掛著教育。大家自發聚在一起,相互學習、共同交流。
著名教育專家王大中院士認為:“科教興國靠什么?靠人才;人才興盛靠什么?靠教師。”北京大學教育學院常務副院長陳學飛說:“一流的教育,才能有一流的人才,才能真正成為世界上一流的國家。我國已具備一定經濟實力,有能力也應該進一步加大教育投入……”
教育振興是國家振興的重要標志。我國經濟持續高速增長,正處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關鍵時期,這對教育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提供了史無前例的發展機遇。
中國教育學會常務副會長談松華說:“我們要把已有成績作為新的起點,通過增加投入、深化改革、加強管理等,推動教育事業持續健康快速發展。”
華東師范大學教授葉瀾與參加休假的中小學教師們進行了面對面交流,掌握了許多基礎教育發展的第一手資料。她說:“這些年來,我們國家經濟社會發展很快,黨和政府高度重視教育,人民群眾對辦好教育寄予厚望,我們教育工作者深感責任重大。”
江西永修縣三溪橋鎮中心小學教師鄒有云說:“非常榮幸能和教育專家們一起交流。他們淵博的學識和人格魅力深深感染著我。我要以他們為榜樣,在自己的崗位上干出一番事業。”
河南周口海燕職業中等專業學校校長李海燕和廣東輕工職業技術學院教授沈卓婭深有同感:“近年來,國家加大了技能人才培養力度,職業教育發展面臨前所未有的機遇。我們職業學校要緊貼企業的需求,努力提高辦學質量,培養更多急需的技能人才……”
廣泛的交流,碰撞出思想的火花;寬松的討論,累積出行動的共識。大家對辦好讓人民群眾滿意的教育深感責任重大,充滿信心。
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民族中學教師米立華說:“既然選擇了當老師,就要勤勤懇懇地耕耘于教育教學第一線,選擇忘我,選擇無私,選擇清貧。我要在教師這個平凡的崗位上再創佳績,為社會輸送更多更好的優秀人才。”
江蘇啟東中學校長王生說:“我要把中央的精神和對教師的關懷帶回去,讓全體老師和學生們共同分享這份光榮。我會以優異的成績,回報中央的關懷。”
愛心鑄師魂,志遠為國強。
不求回報、甘當人梯、孜孜以求……廣大教師和教育工作者,像蠟燭一樣默默地奉獻著光和熱。在黨中央、國務院的親切關懷和巨大激勵下,廣大教師和教育工作者必將構筑起祖國現代化教育事業宏偉大廈,在推動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奪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勝利的新征程上再寫輝煌篇章。
大海永遠銘記他們。燭光將永遠躍動在這里……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