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教育報】北京理工大學實現“黨群零距離”
發布日期:2007-07-09 閱讀次數:
助學 助困 共同發展
北京理工大學實現“黨群零距離”
本報記者 王 成
《現代教育報》2007年7月2日 第一版
張鶴立是北京理工大學宇航科學技術學院一名2003級學生,按照正常情況應該在今年畢業。然而就在一年前,大二、大三累計十幾門課不及格的現實,卻讓他對自己的學業幾乎喪失了信心。
“從大一下半年起自己開始貪玩兒,學習變得吃力。到大三上學期,不及格的科目很多,自己也有放棄的想法。父母很著急,班主任老師也反復找我談話。經過反思,我想努力趕上去,但新學的和要補的課程有35門,我當時都嚇傻了。光靠我自己真是太難了,簡直不可能。”
這時,由學院03級本科學生黨支部安排的兩名學生黨員向他伸出了援助之手。每天,這兩名學業優秀的同學和他一起上自習,起早貪晚,一年時間里三個人幾乎沒有吃上過熱的早飯。“我自己吃不上熱飯是應該的,可他們兩個人全是為了我呀!”談起這一年的經歷,張鶴立滿臉都是愧疚和感激。
張鶴立清楚地記得,有一次周末,自己在學校準備第二天的《概率論》考試,遇到了難以解決的問題。求助電話打過后,剛剛外出和朋友度周末的黨員同學立即趕了回來,為他講解難題。就這樣,在他自己的努力和兩名黨員同學的無私幫助下,新學的課程都通過了,原來落下的也補了上來。現在,張鶴立的畢業設計已經完成,只要通過答辯就可以順利畢業了。
幫助像張鶴立這樣在學習上遇到困難的同學,僅僅是北京理工大學開展的“黨群零距離,服務建和諧”活動的一個方面。從去年開始,該校把2005年開展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中提出的“黨群零距離”活動經驗,作為一項長效機制,在全校師生范圍內進行了“助學”“助困”“助發展”的黨群結對幫扶活動,有力地發揮了基層黨組織和黨員在建設和諧校園中的模范帶頭作用。
該校化工與環境學院開展了學生黨員聯系學生宿舍活動。學生黨員每周至少主動去自己聯系的學生宿舍一次,和同學聊天,了解同學的思想狀況,發現問題及時向輔導員、班主任反饋,盡快采取措施解決,避免產生不良后果。學院一名05級女生失戀后情緒波動大,黨員同學及時發現反饋給輔導員,并聯系學校心理健康中心的老師與她聊天,隨后及時將她送進醫院。經診斷,這名女生換上了極度抑郁癥,幸虧醫治及時,沒有造成后果。目前這名女生已經痊愈出院。
黨員聯系宿舍還給許多需要幫助的同學送去了溫暖。一名患了僵直性脊髓炎的同學就是在黨員同學的幫助下,克服了不能自主行動的困難,堅持完成了學業。
該校機械與車輛工程學院制定了《新教師培養條例》,建立了新任教師導師負責制,每一位新來的教師都有一位思想好、業務強的黨員老教師作為導師,指導其開展教學、科研,幫助他盡快適應教學崗位要求。
在北京理工大學,以毛二可院士為代表的一大批黨員教師帶頭講奉獻,黨員助人已蔚然成風。
談起學校黨建工作,北京理工大學黨委副書記侯光明告訴記者,北京理工大學的前身是延安自然科學院,是中國共產黨創建的第一所理工科大學。黨員和黨組織的先鋒模范作用在北理工一直得到很好的發揚。現在該校學生中積極要求入黨的非常多,每年發展學生黨員1900多名,列北京高校第一位。教師中黨員比例也很高,副教授以上教師中黨員超過7成。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