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教育報】心中的道德榜樣 永遠的精神楷模
發布日期:2007-04-27 閱讀次數:
——“我心目中的道德楷模”獲獎征文選登
http://www.jyb.com.cn/cm/jycm/beijing/zgjyb/4b/t20070426_80441.htm
《中國教育報》2007年4月26日 第4版
4月25日下午,首都高校“當代大學生心目中的道德楷模”論壇在京舉行。圖為論壇現場。左為一等獎獲得者,我校學生李艷麗。
編者的話
自去年3月,胡錦濤總書記提出在全社會弘揚以“八榮八恥”為主要內容的社會主義榮辱觀以來,全國各地高校開展了一系列的主題教育活動。為了把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活動引向深入,使之成為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力抓手,從去年11月開始,北京市委教育工委與中國教育報聯合開展主題為“當代大學生心目中的道德楷模”系列活動,其中一個重要內容就是組織“我心目中的道德楷模”有獎征文活動。對這次征文活動,各地教育部門、學校和師生表現出極大的熱情,很多師生踴躍投稿,編輯部共收到來稿900多篇。經過層層篩選,最終評選出16篇獲獎作品。這些作品有的用飽含深情的文字抒發了師生們對道德楷模的深深敬意,有的用充滿真情實感的語言敘述了身邊發生的感人故事。這些作品感動了我們,相信也一樣能打動讀者。為此,我們特別摘編了獲得一、二等獎的六篇作品,以饗讀者。
“我心目中的道德楷模”征文選登:
清水無香
北京理工大學學生 李艷麗
曾欽佩于文天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愛國壯志,也曾敬佩于魯迅“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的憂民情懷;曾傾慕于蓮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的高潔,也曾感懷于石的“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的正直;曾對“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的無怨無悔“耿耿于懷”,也曾被“采得百花成蜜后,為誰辛苦為誰甜”的默默無聞深深鼓舞。
我想把這一粒粒品德的珍珠串成項鏈,卻沒有線;我想把這一片片道德的綠葉拼成樹,卻沒有枝;我想把這一幕幕的高尚與偉大記在心里,卻沒有筆。我苦苦尋覓與等待,直到有一天,我認識了他,我才知道,所有的高尚與偉大,都源于真實。
他的名字大家耳熟能詳。季羨林,我國當代學界泰斗,一位把語言研究與文化交流視為生命的人。我并不懂他的語言研究,不懂梵文,吐火羅語,也未曾看過他的學術著作。我只是偶然看了他的兩本書,《季羨林談人生》和《季羨林與名人》。
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正是從這兩本書里,我讀到了一種態度,是真實;我讀到了一種精神,叫求真務實;我讀到了一種情懷,是熱愛祖國;我讀到了一種品質,叫無私奉獻。我從他點滴的文字中,和那些瑣碎的生活片段中看到他質樸真摯的內心,如一泓清水,緩緩滑過山間,無色無味,無影無形,卻可以默默浸潤出無盡的希望,匯集成強大的力量,“馳騁天下之至堅,無有入無間”。
清水無香,卻可以以真實的灌溉給予世界芬芳。
季老在學術領域的貢獻印證了他對整個人類的愛。他的生命火炬在縱貫古今的中世紀印度語言形態學里燃燒,他的人生價值在橫跨中西的研究著作和翻譯作品里彰顯。他為世界文化的發展作出了貢獻,更把文化交流作為促進世界和平的起點。這種成就是跨越國界的,這種奉獻是給予整個人類的。但他從不曾炫耀什么,他只是真誠地對待他的工作和他研究的一切。他常說他幼無大志。甚至后來去德國留學,讀博士,他認為是因為他不是梁啟超和王國維,不是陳寅恪和郭沫若那樣不平凡的人,他說“我甘愿當一個平凡的人,如果沒有金光閃閃的博士頭銜,則在搶奪飯碗的搏斗中必然是個失敗者”。他是真實的,實際的,他的“胸無大志”并沒有讓他的人生平庸,就在于他總能活在今天。他總是把當前的事認真做好,全力以赴。比起那些成天大談理想的人,他的這種腳踏實地,這種治學嚴謹,更值得我們學習。他用一生的經歷告訴我們:生命在于“真”與“忍”。他便為了“真”而“忍”,在“忍”中學會“真”。
在他為《胡適全集》作的序里,有一處是這樣的:“逐漸的(應為“地”——羨林)……”
我讀到了一種無以言說的真誠,那是對文化的尊重,更是對人的尊重。
清水無香,卻可以以真誠的懺悔換來自然的原諒。
我曾被范仲淹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愛國情懷深深震撼,我也為陸游的“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的愛國情操由衷贊嘆,但我更感動于季老那對祖國一聲聲誠摯的懺悔。對于當年未參加革命的出國留學,他后來一直稱自己是“摘桃派”:“我認為自己那一點學問,那一點知識,是非常可恥的。”他又說:“我有很多奇思怪想。我甚至希望能再發生一次抗日戰爭,給我一個機會,讓我來表現一下。我一定奮力抗戰,連犧牲自己的性命,我都能做得到。”這話可能太過,但足見他的誠意。他把這種懺悔融化在行動里,在歸國后的幾十年光陰里,他兢兢業業,一顆愛國之心赫赫彰顯。
如他所說:“即使把我燒成了灰,每一粒灰都是愛國的。”
我聽到一種內心灼灼燃燒的聲音,那是對國家最忠貞的愛戀和誓言。
清水無香,卻可以以真誠透明的心贏得高山與大海的依賴與尊重。
季老的真,不僅體現在他對國家和人民的熱愛,而且滲透于他對每一個親人、朋友、學生,甚至是一個陌生人的尊重與愛護。我不會忘記他在母親去世時“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的沉痛,不會忘記他在悼念馮至先生時的那句“為了馮至先生,我愿意把自己淚庫中的淚一次性提光,使他成為我今生中最后一次痛哭”,我不會忘記他為了給恩師西克教授增加一點營養,從自己少得可憐的食品分配中省下一點給老師做了一個蛋糕,我也不會忘記他對中青年梵文學者的悉心指導和殷切期盼,我更不會忘記那個塔什干男孩對他這個陌生人臨別的贈言:“我永遠不會忘記你,親愛的季羨林。”
如他所言:“能為國家,為人民,為他人著想而遏制自己的本性的,就是有道德的人。能夠百分之六十為他人著想,百分之四十為自己著想,就是一個及格的好人。”
我看到一顆樸素得發亮的心,在滄海桑田的人生波折中,真實地跳動。
永遠的真實,永遠的堅忍。這便是清水人生,一個無香勝有香的神話。一滴水可以無香,兩滴水可以無形,但千千萬萬滴的清水可以匯集成一個國家傲然的身軀,可以凝聚成一個民族堅毅的脊梁;千千萬萬滴的清水可以推動一個社會的歷史波濤奔流不息,可以推動整個世界的發展車輪滾滾向前。
“我心目中的道德楷模”征文評選結果
http://www.jyb.com.cn/cm/jycm/beijing/zgjyb/4b/t20070426_80459.htm
2007年04月26日 作者: 來源:中國教育新聞網-中國教育報
一等獎(2篇):
1.《清水無香》 北京理工大學 李艷麗
2.《仰標桿而前行》 北京師范大學 劉建鋒
二等獎(4篇):
1.《道德,以誠信為根》 首都師范大學 袁明
2.《三輪車上樹起一座豐碑》 黑龍江穆棱市逸夫學校 畢蔚華
3.《道德楷模應具有時代價值》 北京交通大學 王瑩
4.《靜靜的河流》 清華大學 梁靚
三等獎(10篇):
1.《遙遠的老人,真切的標桿》 北京師范大學 何兆展
2.《我心目中的道德楷模毛二可院士》 北京理工大學 許欣
3.《為魏壽昆先生愛國精神所感動》 北京科技大學 王海波
4.《特級教師張思明紀事》 北京教育學院 白永瀟
5.《內心里崇高的道德》 北京大學醫學部 田軍
6.《緬懷鄉村教師毛芊》 江蘇省田樓中學 江瑞晉
7.《大愛不殘》 北京市崇文區 李愛軍
8.《八榮八恥學習心得》 北京科技大學 歐陽清
9.《國家級名師張沅和他的老師們》 中國農業大學 鄭培愛
10.《讓愛延伸》 山東省煙臺20中 郭威 孫貞凱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