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網】金志揚:北理工目標不是職業 體教結合才有出路
發布日期:2006-11-06 閱讀次數:
東方網 2006年11月5日 08:25
昨天下午,獲得乙級聯賽冠軍的北京理工大學足球隊凱旋回京。在北理工校園中,迎接他們的是如潮的掌聲和鮮花,主教練金志揚更是受到英雄一般的待遇。這位資深教練也激動地表示:“國家隊沖進世界杯的時候,我都沒有這么興奮過!”但在接受本報專訪時,金志揚也非常坦率地說:“球隊打上中甲,出乎我們的意料,因為我們的目標不是參加職業聯賽,而是探索一條機制創新、培養高素質人才的道路。”
明年還做學生軍
昨天下午,獲得乙級聯賽冠軍的北京理工大學足球隊凱旋回校,受到了數百名師生的熱烈歡迎。捧著金杯的主教練金志揚和隊長袁微更成了大家簇擁的焦點。
北京理工大學校長匡鏡明發表了熱情洋溢的賀詞,稱贊理工足球隊的成功證明了“體育回歸教育、體教結合的理工模式的有效”。金志揚也顯得非常激動,他甚至表示:“國家隊沖進世界杯的時候,我都沒有這么興奮過!”
在漂亮地奪取乙級冠軍之后,金志揚麾下的這支學生軍將更大程度上面臨考場上的考驗。隊長袁微就說:“從下周一開始,就要趕緊補課了。”但是在緊張學習的同時,他們仍然要繼續訓練和比賽。根據最新的安排,10月25日他們將作為乙級聯賽冠軍前往廣西參加一場慈善義賽,為希望工程募捐。隨后他們還將出訪日本,參加東亞地區大學生對抗賽。
據悉,近期北理工方面將邀請中國足協相關官員、足球界專家以及部分企業代表進行一次研討會,就明年如何建設俱樂部展開討論。鑒于北理工大學隊沖甲的巨大社會效應,已有多家企業和學校接觸,希望能夠贊助球隊參加明年的聯賽。與此同時,無論是學校領導層還是主教練金志揚都明確表示:“球隊將保持非盈利性質不變,球員將保持學生身份不變,以學校管理為主的體制不變。”在此基礎上參加明年的中甲聯賽,“向其他足球隊虛心學習。”
歸宿:大學生聯賽
這樣一支獨一無二的學生軍沖上中甲之后,也將面臨前所未有的困難和考驗。“既然沖上去了,我們就要繼續干下去。這次沖甲成功,要感謝中國足協、北理工的領導、大體聯、北京市足協等多方面大力支持,但我們的目標不是打職業聯賽,我們的目標就是創新機制,培養人才。”主教練金志揚表示。
金志揚坦承,此次球隊沖上中甲出乎他的意料,因為他的本意只是通過參加更高水平的比賽,來摸索這條學校足球的道路,從而培養新型的人才。“理工足球隊的目標不是建立職業俱樂部,參加聯賽,我們的歸宿就是在大學生聯賽。”金志揚提出建議,可以將全國大學生聯賽升格為全國范圍內最高等級的業余聯賽,為更高級的職業聯賽輸送人才,“美國是職業體育最發達的國家,他們的人才庫都在大學里。韓國和日本都沒實行早期職業化,韓國的職業球員90%來自大學,10%來自高中,他們K1聯賽是職業隊,K2聯賽是大企業隊,第三級聯賽就是大學生聯賽。”
“我們探索的是一種全新的大學培養模式,在中國足球目前這個發展階段,應該能夠允許多種機制并存發展,并且進行創新的探索。”金志揚認為。
現行人才培養體制有問題
北理工足球隊的勝利究竟帶給我們怎樣的啟示?在接受本報專訪時,金志揚教練并不把著眼點放在比賽的勝負上,而是著眼于宏觀的體制角度。
金志揚表示,自從退出職業足球圈之后,他能夠以更全面的視角來看待職業聯賽的得失。“我們從專業體制走向市場經濟體制時,搞起了職業足球改革,但搞了十幾年職業聯賽培養出來的人才,都沒有超過專業時代的郝海東、范志毅等人。可能偶爾會出現一兩個,但沒法保障人才的批量產出,這就說明我們培養人才的體制出了問題。”金志揚認為,“至少說明現行的培養體制,并不利于人才的培養和涌現。我從職業隊下來后,沒有再繼續從事職業足球,而是跳進了大學里面,這種完全脫離職業聯賽的做法,使我可以靜下心來理性思考。”
金志揚教練分析了目前國內人才培養的幾種模式:“一種是所謂職業模式,就是俱樂部梯隊,這已被證明生命力不強;第二種是足球學校,但現在很多足球學校連生存問題都解決不了,更別說足球人口下降得厲害。還有一種是原先的老傳統業余體校的模式,這是職業聯賽改革之前就存在的,效果幾乎是杯水車薪。”
金志揚解釋,北理工足球隊的核心就是讓“足球回歸體育,體育回歸教育”。“我們目前正在探索的大學足球模式,至少可以解決體教之間的矛盾——既可以上大學,也可以踢足球。而且由大學向外輻射,比如向下輻射到高中、初中、小學,能夠真正建立起一個足球人才寶庫的金字塔,這是一整套的人才培養體系。如果全國有100所大學像北京理工大學這樣重視足球,在大學提高足球隊水平,那么就可以向下輻射1千所高中,再往下又能輻射到1萬所初中,然后是10萬所小學。到了那時,我們難道還擔心“足球從娃娃抓起”無法抓到實處?那才是中國足球走向希望的一天。”金志揚說。
球員被人為剝奪受教育權
自從加盟北京理工大學之后,這位資深足球教練又多了一頂頭銜“金教授”,而他也更愿意從文化缺失的層面來反思中國足球的現狀。
在金志揚看來,“中國足球缺乏文化問題是畸形教育的產物。在最需要接受教育的12-15歲年齡段,我們的職業球員們被人為地剝奪了受教育的權利。李瑋峰這樣的優秀球員為什么屢屢出問題,就是因為沒有受過正規學校教育,缺乏足夠的文化,導致他們在處理關鍵問題的時候,不會真正用腦來思考,而是憑著一時的沖動去判斷。問題的根源不在球員個人,而是在于這個體制本身。”
金志揚認為,中國現行的專業體制剝奪了足球少年們接受充分文化教育的權利,為日后的“禍根”埋下了伏筆。“如果大學把足球納為學校教育的一部分,將對各個層面形成連鎖反應,不但有更多孩子投身中學生足球,還能刺激小學足球。我們要讓學生和家長看到,踢球不僅可以進職業隊掙錢,還能進大學學習,不會給家庭、社會留下負擔。家長、孩子、學校、社會等幾個方面矛盾的緩解,必然會促進足球基礎的發展。”
此次北理工隊報名30人中,有8人是研究生,22人就讀本科,其中只有張淼、張宇、康斯貝、盧斌這4名大學一年級新生來自昔日的職業俱樂部,其余大部分來自于人大附中的BTV三高俱樂部。這4名球員中,盧斌來自天津泰達二隊,其余三人均來自國安二隊。他們4人所共同的經歷是在飽經職業足球的坎坷之后,今年初通過高考,考進理工大學的管理經濟學院。與每個理工學生一樣,他們必須完成學分才能畢業。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