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話北理】多家媒體集中關注我校大學生創新創業取得佳績
發布日期:2018-11-12 編輯:吳楠 審核:王征 閱讀次數:
【編者按】2018年10月13日至15日,我校多個項目在第四屆中國“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總決賽上斬獲佳績,學校獲得高校先進集體獎。北理工獲獎項目、團隊和學校創新創業活動開展,得到了媒體的廣泛關注。央視新聞、新華社、人民網、《光明日報》、《中國教育報》、《中國青年報》、中國新聞網、環球網等各大媒體相繼進行了報道。
【央視新聞】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落幕 創新優先 著眼應用解決問題
【新華網】中國“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總決賽決出冠亞季軍
14日,第四屆中國“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圓滿落幕,來自北京理工大學的《中云智車——未來商用無人車行業定義者》項目獲得全國冠軍,賽后冠軍團隊的負責人與投資人分享了心得。
【中國青年報】倪俊:一個90后博士生的“汽車科研夢”
10月14日的晚上,廈門大學的上弦場座無虛席,當主持人念到“第四屆中國‘互聯網 ’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的全國總冠軍是北京理工大學項目‘中云智車——未來商用無人車行業定義者’”時,倪俊長舒了一口氣。而對于場下的近萬名觀眾而言,這個年輕人的談吐成熟,帶來的項目無懈可擊,得到冠軍并不令人意外。
和其他團隊不同,作為團隊的負責人,倪俊只“安排”了自己一人來廈門參加比賽。按他的話說,團隊的成員都太忙了,不僅要忙于學業,還要忙于11月的中國大學無人駕駛方程式賽車比賽。比賽結束的當天,倪俊匆匆與廈門市談妥了項目落地及投資引進的事宜,第二天就踏上回京路。
生于1992年的倪俊總透著和同齡人不一樣的成熟,和人交談總是“嚴絲合縫”,不讓自己有半點含糊或“不得體”;他要求團隊成員十分嚴格,因為自己作為負責人“要對這些學生負責”;當然有時候,他那些“不破不立”的做法還是能讓人看到年輕的沖勁兒。
90后男孩的汽車夢
在廈門的幾場比賽中,倪俊每每在介紹自己簡歷的時候都會引起臺下一陣陣的贊嘆聲。作為北京理工大學的在讀博士,他已經出版了兩部專著,發表了SCI/EI論文數十篇,擁有發明專利近30項,曾作為唯一的90后入選了2016中國科協青年人才托舉工程,并入選2016中國汽車工程學會青年人才托舉工程,獲2013中國青少年科技創新獎、2017北京市青年五四獎章。
一系列的光環,源于這個男孩的汽車夢。
“我從小就喜歡汽車,和很多小男孩一樣。”2009年,剛參加完高考的倪俊估分填報志愿,便填上了北京理工大學的車輛工程系。神奇的是,高考分數下來和自己估的分數一樣,他如愿以償地來到北京繼續他的汽車夢。
“那時候太小了,17歲,談不上有什么‘遠大理想’,只是想做自己喜歡的事。”倪俊告訴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
當時,方程式賽車剛剛引入我國不久,跟北理工平行的很多重點工科院校都投入了研發之中。一個很偶然的機會,倪俊接觸到了學校的方程式賽車隊,隨即他就對方程式賽車的研究產生了濃濃的興趣。從那時起,倪俊利用課余時間自學了本專業本科到博士的所有課程,還閱讀了大量國內外汽車動力學領域著作及文獻。
2011年,他進入了人才濟濟的方程式賽車工作室。于是,在這個北理工北門附近一個近1000平方米的工程訓練基地,他一做就是7年。
當時,這個研究領域在國內剛剛開辟,還遠沒有形成完整的理論體系,一時間倪俊和隊友們陷入了深深的迷茫之中。“就像是老師給你留作業,卻沒有公式告訴你。”為了建構一個適用于北理工方程式賽車隊的理論體系,倪俊開始了為期一年半的苦讀生涯。早上五六點鐘起來,夜里一兩點鐘睡覺。不論寒暑,沒有假期。
幾年來,倪俊和團隊的成果越來越多,這個基地也隨之擴建,但他的作息一直沒變。在這個像簡易廠房的基地中,如今已排列了好幾臺無人車,有些卸下了輪子還在調試,幾個無人車通用底盤則是團隊如今正在創業的“明星產品”。
“無人駕駛技術對我國國民經濟發展與國防安全建設有著重要的戰略意義。我們能否掌握無人駕駛核心技術,關系到在這一次世界智能汽車產業變革升級的歷史機遇中,我國能否實現‘汽車大國’向‘汽車強國’的邁進之夢,更關系到我國未來新一代陸軍裝備發展的強軍夢想。”在此次大賽的閉幕式中,倪俊作為冠軍代表近300萬名參賽學生發言時這樣說。
“這不僅是北理工的事情,這是中國汽車人的事情”
按倪俊的話說,“年輕人嘛,會為了夢想而沖動。”看著十分沉穩的倪俊,沖動起來也做了不少“破天荒”的事。
2012年、2016年及2017年,倪俊3次隨隊攜中國第一輛燃油賽車、中國第一輛電動賽車、中國第一輛無人駕駛賽車赴德國參賽,分別實現了中國燃油賽車、電動賽車、無人駕駛賽車在世界最高舞臺的首次亮相。2017年,倪俊率隊研發世界首輛無人駕駛賽車,并配合中國汽車工程學會創辦“中國大學生無人駕駛方程式汽車大賽”,倪俊擔任規則主要制定者及賽事運營者。
按他的話說,年輕人總會對“第一”有種執念。
“2016年,我們正在研發無人駕駛賽車,當時聽說有別的國家也在做這件事,我們就想一定要爭個‘第一’,讓世界第一輛無人駕駛賽車是由我們中國人研發的。于是沒日沒夜的熬了很多天,我們研發出世界第一輛無人駕駛賽車。”倪俊告訴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其實我們團隊經常會做這樣的一些事,為了我們的信仰,我們不惜一切,為了我們的國家,我們更不惜一切。”
“年輕”,對于倪俊來說,就是有信仰與沖勁,就是要在20多歲的時候做一些有血有肉、頂天立地的事情。“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倪俊總是這樣激勵著他的隊員們。
兩年前,倪俊要赴黑龍江漠河,將他和團隊自行研發的軍用無人車“地面航母”展示給陸軍高級領導,并參加“跨越險阻”軍方無人車比賽。大霧彌漫,能見度只有幾米,倪俊駕車在大興安嶺的原始森林里艱難穿行,為的是將一塊峰值功率300kW、40C超高放電倍率的鈷酸鋰電池送達現場。
“這個電池危險性高,所以我不敢把它交給任何一個運輸機構轉運。所以,我自己租了一輛商務車,把后座卸了,裝著這300公斤的“炸彈”,從北京往返漠河7000公里,開了6天6夜完成任務。”倪俊說。
“因為怕家人擔心,當時我沒有告訴他們。那時候的大興安嶺里大霧彌漫,道路坑洼不平,電池如果出現危險,殺傷力很大,現在回想起來仍有些后怕。在從北京到漠河途中,路過了一個高速路口,我知道拐下去就是我家,當時想著自己已經五六年沒有回過家了,十分感慨。”最終,倪俊的地面航母如約接受了陸軍司令員的檢閱。
“但行好事,不問前程”
在倪俊看來,將自己的科研成果實現產業化并真正服務于國民經濟發展是十分必要和值得的。
“學術往往存在于論文上,但我想要讓學術成果實現產業應用,真正對國民經濟發展作出貢獻。同時,我們想把北理工學生科技創新的格局再往前推進一步,從創新到創業,在國家雙創的大潮下實現科技成果轉化。”倪俊告訴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
今年2月,團隊啟動了“中云智車”項目,應用團隊在賽車領域所積累的技術及經驗,從事特定場景無人車的整車研發、生產和運營,目前已推出小型通用全線控底盤“中云1.0”等一系列成果,在北京國際車展、世界智能車挑戰賽等展會上均有亮相,也讓他們一舉獲得了第四屆全國大學生“互聯網 ”創新創業大賽的全國總冠軍。
據了解,“中云智車”已經形成了“模塊化車規級無人車通用底盤 訂制化功能上裝及算法”的無人車整車研發與生產新模式,推動無人物流車、無人擺渡車、無人運貨車、無人軍用車等特定場景無人車的產業化應用。目前,團隊已與多家物流電商、大型工業園區達成戰略合作,生產基地完成建設,預計年產能超1200臺。
得獎后,倪俊如今備受媒體追捧。在倪俊看來,這份榮譽屬于這7年來幫助過他們的每一個學校老師、屬于這7年來與自己并肩奮斗過的每一名戰友。他希望在明年年初博士畢業后能夠繼續留校從事無人車的科研工作,并和團隊一起努力將“中云智車”促成為學校的學科性產業化公司。“在未來,為我們學校無人車領域的產學研一體化發展,乃至中國的智能汽車產業發展,貢獻我們畢生的力量”。
“但行好事,不問前程。”倪俊這樣展望自己的未來。
【中國新聞網】“90后”博士獲“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總冠軍
獲得中國“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總決賽冠軍后,北京理工大學學生倪俊并沒太在意,這只是他這些年所獲眾多獎項中的一個,但又發現有些地方似乎不一樣了,從國家到學校對創新創業的重視似乎超過以往,學生中創新創業的風氣也更濃了。
在十天前的第四屆中國“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總決賽上,北京理工大學的《中云智車——未來商用無人車行業定義者》項目獲得冠軍,《梟龍科技AR智能眼鏡》獲得季軍。其中,前者由該校在讀博士生倪俊負責答辯。能夠從2278所高校的64萬個報名參賽團隊中脫穎而出,倪俊展現了新時代中國大學生創新創業者必備的領袖氣質,最終獲得1150全場最高分,問鼎大賽冠軍。
記者24日在北京理工大學見到了這位沉穩大氣的“90后”創新創業先鋒。在他看來,課余帶領一幫喜歡汽車的師弟師妹研究汽車、組裝汽車,是再自然不過的事情。但他們的汽車又充滿前沿色彩。
他說,北理工有重視學生動手能力的傳統。比如車輛類競賽,一二年級就開始制造越野性能卓越的小型賽車;二、三年級分為節能車隊、智能車隊、方程式車隊,各有不同的側重點;四年級、研究生階段就進入電動方程式賽車隊、無人賽車隊,涉及到的學科背景更廣、專業技術與技能更深入。
此次獲獎絕非偶然。2012-2018年,倪俊多次率領方程式賽車隊、無人賽車隊等學生團隊參加大學生方程式汽車大賽、挑戰杯等國內外比賽30余項,獲“中國大學生方程式汽車大賽”總冠軍及單項冠軍、“德國大學生方程式汽車大賽”前20名、陸軍裝備部“跨越險阻”無人車挑戰賽最佳創意獎、工信部創新創業一等獎、挑戰杯一等獎、世紀杯一等獎等省部級以上獎勵30余項。
而博士仍然在讀的倪俊已經入選2016中國科協青年人才托舉工程、2016中國汽車工程學會青年人才托舉工程,獲2013中國青少年科技創新獎、2017北京市青年五四獎章。
北京理工大學校方表示,通過“以賽促培”方式,可促進創新創業項目的培育和成長,培養高質量人才。該校在本屆“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的優異成績,將激勵更多學生投入其中。
【環球網】北京理工大學獲第四屆中國“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總決賽冠軍
10月14日晚,第四屆中國“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總決賽冠軍爭奪賽在廈門大學舉行。經過激烈的角逐,北京理工大學的“中云智車——未來商用無人車行業定義者”項目勇奪全國冠軍、“梟龍科技AR智能眼鏡”項目獲得全國季軍。同時,北京理工大學所選送的“中云智車”、“梟龍科技AR智能眼鏡”和“飛天工兵”三個項目全部獲得金獎!
“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自2015年起已成功舉辦三屆,是全球參賽規模最大的創新創業比賽。本屆大賽以“勇立時代潮頭敢闖會創,扎根中國大地書寫人生華章 ”為主題,突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特色,加強沿線國家創新創業教育合作,增設“青年紅色筑夢之旅”賽道,擴大參賽規模,實現區域、學校、學生類型全覆蓋和國際賽道大拓展。
本次賽事參賽人數再創新高,大陸(內地)共有2278所高校的265萬名大學生、64萬個團隊報名參賽,超過以往三屆的總和。 經過高校初賽、省市復賽的篩選,有超過400支隊伍進軍決賽,向金獎發起沖擊。
今年,9月6日至7日,在由37所高校的159個項目參加的北京賽區決賽中,北京理工大學的參賽項目就包攬了冠亞軍。
中云智車—未來商用無人車行業定義者
中云智車是國內首個擁有全棧研發能力的車規級特定場景無人整車研發者 ,以系列“特定場景無人車”為旗艦產品。
企業突破了全線控底盤設計集成、分布式驅動與無人車綜合動力學控制、高精度路徑跟蹤等關鍵技術,定義“系列模塊化通用底盤+定制化功能上裝 ”無人車新模式。
公司申請專利10余項,獲多個省市高新園區扶持并應用于多個無人駕駛場景;已簽訂訂單10余臺,與多家物流電商、高等院校達成了戰略合作。
梟龍科技AR智能眼鏡
AR工業智能眼鏡是梟龍科技在2017年美國CES上發布的一款針對工業制造領域打造的企業級AR眼鏡 。此款產品有梟龍科技自主研發,擁有微顯示屏、復合人機交互 等先進技術,具有“解放雙手 ”和“信息近眼顯示 ”的特性,可結合互聯網、AR技術、以及行業需求定制開發專屬功能。通過AR技術和傳統行業的完美結合,采用針對安防、工業、軍工等多領域專屬解決方案,可以幫助行業解決長期存在的痛點。
軍用AR單兵頭盔,是梟龍科技針對軍用領域研發的一款AR智能單兵頭盔,采用增強現實增強現實、全息光波導顯示、復合人機交互和環境感知與三維注冊等技術,在滿足基本防護功能的前提下,融合了AR近眼顯示、通信、夜視、定位等功能,可滿足戰場上多樣性功能需求,并靈活配置。
“飛天工兵”智能空中作業機器人
酷黑科技飛天工兵空中作業機器人區別于傳統開放式螺旋槳無人機只能進行開闊空域的視頻圖像采集,可實現復雜環境中與物體零距離接觸,配合機械臂可以完成高空接觸性作業。 可應用于火災救援、電力檢修、軍事等領域。
酷黑科技(北京)有限公司成立于2016年12月,屬于中關村高新技術企業、金種子企業,致力于用科技改變未來城市天空,不斷探索智能科技前沿技術,為復雜環境下陸空協同作業提供完善的系統解決方案,讓“中國制造”到達世界的每一寸天空。
斬獲創新創業大獎的項目背后,離不開在北理工的求學成長、站立時代潮頭的Biters,他們用自己的銳意創新、報國之志、奮斗精神,詮釋著北理工學子勇擔復興大任,爭當時代新人的執著追求!
【北青網】北理工“90”后無人車項目獲中國“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總冠軍
第四屆中國“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總決賽日前落下帷幕,北京理工大學博士倪俊團隊的“中云智車”項目勇奪全國冠軍。據了解,倪俊是唯一入選國家級人才計劃的在讀學生,也是一名90后青年才俊。
據倪俊介紹,中云智車是國內首個擁有全棧研發能力的車規級特定場景無人整車研發者,以系列“特定場景無人車”為旗艦產品。和其他無人車不同,中云智車擁有無人車的專用底盤。專用通用底盤,定義“系列模塊化通用底盤+定制化功能上裝”無人車新模式。“有了這個專用底盤,無人車就可以多功能使用,扣個快遞箱就能變成無人配送車,扣個座就變成無人擺渡車”。倪俊告訴北京青年報記者。目前,公司申請專利10余項,獲多個省市高新園區扶持并應用于多個無人駕駛場景;已簽訂訂單10余臺,與多家物流電商、高等院校達成了戰略合作。
據了解,中國“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已成為覆蓋全國所有高校、面向全體大學生、影響最大的賽事活動之一,被譽為“全球最好的路演平臺”。第四屆大賽參賽人數再創新高,共有2278所高校的265萬名大學生、64萬個團隊報名參賽。北理工共有2個項目入圍了冠軍爭奪賽,《中云智車——未來商用無人車行業定義者》參賽項目由在讀博士生、團隊首席科學家倪俊負責答辯,最終獲得1150全場最高分,問鼎本屆大賽冠軍。
2018年是北理工“深化綜合改革年”,實施人才培養改革“SPACE+X”(寰宇+)計劃,推進“創客空間”建設,鼓勵科研團隊、科技創新平臺和校友創業平臺設立學校創新創業項目,切實提高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將創新優勢轉化為專業能力培養優勢。以“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為代表的各類競賽,通過“以賽促培”方式,可促進創新創業項目的培育和成長,培養高質量人才。在今年的比賽中,除了《中云智車——未來商用無人車行業定義者》項目一舉奪魁外,北理工的《梟龍科技AR智能眼鏡》獲得全國季軍,《“飛天工兵”智能空中作業機器人》項目獲得金獎,另外北京理工大學還獲得高校先進集體獎。繼2017年在“互聯網+”大賽實現了金獎零的突破后,北京理工大學成為第一個在一屆大賽上同時獲得冠軍、季軍的高校,刷新該項賽事紀錄。
相關報道:
【新華網】中國“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總決賽決出冠亞季軍
【光明日報】中國“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總決賽決出冠亞季軍
【光明日報】做領跑者,更要做創新人
【人民網】第四屆中國“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總決賽冠軍誕生
【中國教育報】第四屆中國“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總決賽冠軍揭曉
【中國教育報】項目百花齊放 學生各展所長
【中國青年報】倪俊:一個90后博士生的“汽車科研夢”
【廈門日報】無人車“跑贏”國內外64萬個對手
【中國新聞網】“90后”博士獲“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總冠軍
【環球網】北京理工大學獲第四屆中國“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總決賽冠軍
【中青在線】北京理工大學獲得第四屆中國“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總冠軍
【北青網】北理工“90”后無人車項目獲中國“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總冠軍
【南方都市報】第四屆“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閉幕
【海峽導報】把激昂的青春夢融入偉大的中國夢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