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日報】橋溝村的“小劉書記”
發布日期:2018-07-19 供稿:山西日報 編輯:吳楠 審核:王征 閱讀次數:
原文標題:橋溝村的“小劉書記”
原文鏈接:http://epaper.sxrb.com/shtml/sxrb/20180719/775053.shtml
7月15日,午后的一場大雨悄然而至。暴風裹挾著豆粒般的雨滴,砸向了學校的操場,一個年輕人拉著兩個學生匆匆忙忙地跑進了教室。
這里是方山縣峪口鎮橋溝村,這個年輕人就是北京理工大學派駐橋溝村第一書記劉偉光,村民們親切的稱他“小劉書記”。當天,在劉偉光的積極協調下,2018年北京理工大學暑期學校在橋溝村正式開課。這項教育扶貧措施,北京理工大學已經連續堅持了3年。
雨漸漸地停了下來。在隔壁的教室里,北京理工大學自動化學院學生劉明詩正為孩子們講解無人機知識。一張張充滿渴望的臉感染了這名來自首都的90后大學生。“山區的孩子們對知識的渴望讓我深受感動。我們一定要發揮智力資源的優勢,為山區脫貧貢獻力量。”劉明詩的話堅定有力。
“從繁華京城來到呂梁山區做第一書記,有什么感受?”晚上8點多,忙碌了一天,劉偉光終于歇息下了,我們的采訪正式開始。
“落后的產業結構和傳統的思想觀念是制約橋溝村發展的根本原因。”劉偉光拿著一份調研報告說。
“破解問題的辦法是什么?”
“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多措并舉激發貧困群眾內生動力。”劉偉光胸有成竹。
交談中,村黨支部書記郭志清匆匆走了進來。見記者來采訪,郭志清打開了話匣子。“小劉書記不簡單,一年多來,給我們干了很多大事。比如,籌措整合資金430萬元,成立了方山縣富農蔬菜種植專業合作社,帶動11戶35人脫貧,還為集體增加了6萬元的收入;去年5月,帶領村民利用新開墾的110畝土地,種植果樹和中藥材,散養2000只優質蛋雞,建成林畜結合的綜合性采摘果園,2個月間幫助村集體實現3萬元收益……”郭志清掰著指頭給我們細說“小劉書記”的故事。
“去年,橋溝村已經整村脫貧。下一步,我們的主要任務就是要鞏固脫貧成果,壯大村集體經濟,實現鄉村振興的目標。”劉偉光對記者說。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