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技網】李健委員出席“促進海峽兩岸文化交流座談會”
發布日期:2018-05-29 供稿:中國科技網 編輯:薛喬丹 審核:王征 閱讀次數:
原文標題:貫徹中央惠臺精神,加強兩岸文化互動 促進海峽兩岸文化交流座談會在全國政協禮堂舉行
原文鏈接:http://www.stdaily.com/app/zscq/2018-05/28/content_675238.shtml
中國科技網訊(何建昆 杜僑雪) 2018年5月24日上午,由中國詩酒文化協會、中國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事業發展中心聯合主辦的促進海峽兩岸文化交流座談會在全國政協禮堂舉行。中國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常務副主任楊志海等領導與分布在全國臺聯、民革中央、臺盟、全國婦聯、文化部、北京理工大學、國防大學、中國詩酒文化協會等部門的20多名全國政協委員及歷屆委員和有關部門領導,臺灣著名影視制作人導演柴智屏、臺北故宮博物院研究員傅申夫人以及人民日報、新華社、光明日報、中國網等有關新聞媒體近百人出席座談會。
中國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常務副主任楊志海在專題演講。
楊志海在講話中指出,為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深化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的重要思想,同臺灣同胞分享大陸發展的機遇和大陸改革開放的成果,逐步為臺灣同胞在大陸學習、創業、就業、生活提供與大陸同胞同等的待遇,國務院臺辦、國家發展改革委于2月28日同中央組織部、中央宣傳部等29個部門聯合發布實施 “惠臺31條若干措施”,受到廣大臺灣同胞的熱烈歡迎,是一個“共享新時代機遇,共創未來新前景”的兩岸共同發展的新時代。
圖二,十二屆全國政協委員,民革中央原宣傳部長吳先寧在講話。
他說,我們這次“促進海峽兩岸文化交流座談會”正是在《若干措施》發表后召開的,座談會對推動海峽兩岸文化交流與合作,增進兩岸同胞的思想溝通和情感交流,促進兩岸同胞共同繁榮。增強民族文化自信心和自豪感,深刻理解新時代兩岸文化交融的現實意義。是共同為實現國家統一和民族復興的偉大的中國夢而奮斗的一次盛會。
十二,十三屆全國政協委員,北京理工大學人文學院院長李健。
他說,“少年強則國強”。教育決定著人類的今天,也決定著人類的未來,青少年更是祖國和民族的希望,引導教育青少年學生,培育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邁好人生第一步,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奮發圖強、勵志創新,不僅是我們文化工作者的神圣使命,更是我們關心下一代工作者的神圣職責。
臺灣著名制片人,導演,中國詩酒文化協會特邀副會長柴智屏。
他指出,觀看了臺灣著名制片人柴智屏播放的寓教于樂、擁抱夢想的“青春都市劇”《流星花園》的專題片。劇情跌宕起伏,主人翁塑造形象鮮明,劇情描述逼真透徹,既呈現了年輕人喜聞樂見的青春都市劇的特點,又注入了有一定深度的人生哲理和先進的社會價值觀,使之成為支撐全劇的核心。青春都市劇要融入文化的靈魂,要賦予時代的特征,要創新發展新模式,啟迪青年人健康向上。
臺灣著名制片人導演、中國詩酒文化協會特邀副會長柴智屏講話說,今年2月28日,國臺辦31條惠臺措施之22條指出,鼓勵臺灣同胞加入大陸經濟,科技,文化,藝術類專業性社團組織,行業協會,參加相關活動。在此政令頒布之后,我更榮幸的被邀約成為中國詩酒文化協會特邀副會長,希望可以為中國詩酒協會文化協會貢獻更多。她說,去年在湖南衛視旗下的芒果娛樂支持下,邀請我擔任監制與總導演的職務,重新制作流星花園連續劇,劇組集結了兩岸優秀的臺前幕后的工作者。身為影視工作者,還是要記得把更美好的價值觀,透過青年人所認同的方式,傳遞出去。戲劇其實就是人生的縮影,只要有愛,就會很美好!
湖南電視臺副總編彭國元講話指出,20年來,湖南電視臺在依托節目優勢擴大湖湘文化在臺灣地區覆蓋、加強湘臺媒體合作、促進兩岸廣泛交流等方面重點發力,為加強兩岸交流合作做出了積極貢獻。2015年以來,“愛·在芒果”臺灣高校新聞傳播專業學生來湘實習活動已在我臺成功舉辦三屆。47所(次)臺灣高校的125名(次)新聞傳播科系專業的大學生、研究生被選拔來我臺參加了“愛·在芒果”的實習交流活動。同時,臺灣的優秀影視IP也給了我們很好的啟示。湖南臺旗下的芒果娛樂公司與柴智屏女士合作推出的青春劇新版《流星花園》今年暑假檔期將在湖南衛視播出。如果說過去20年湖南臺促進兩岸影視文化交流合作主要的是產業合作之路,今后,我們更要從政治的高度來對待兩岸文化交流融合。
第十二屆全國政協委員、民革中央宣傳部原部長吳先寧講話指出,惠臺31條中的24條,對臺灣同胞參與祖國大陸在人才培養、學術研究、文化活動,和各種文藝形式如戲劇、廣播電視、電影、書籍創作 出版、發行等,制定了切實可行措施。我與中國詩酒文化協會的蔣秋霞會長在全國政協提案委共事多年,對她熱心促進祖國和平統一,推進海峽兩岸的經濟文化交流合作所做的大量工作,十分熟悉和了解。
第十二屆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社科院文學研究所和民族文學研究所原黨委書記、副所長包明德在講話中特別強調,惠臺31條鼓勵臺灣同胞加入大陸經濟、科技、文化、藝術類專業性社團組織、行業協會、參加相關活動。而中國詩酒文化協會認真貫徹中央這一惠臺政策,吸收柴智屏為中國詩酒文化協會特邀副會長。走在了前面,有力的推動了兩岸文化交流與合作。
全國政協委員、北京理工大學人文學院院長李健講話指出,兩岸高等教育交流進入了嶄新階段。其中,學生交流成為教育交流的主體,這不僅使兩岸高校的交換生受益匪淺,而且通過這種形式還承載了兩岸文化交流的使命,對兩岸文化交流起到了不可替代的融合作用。
他說,目前,兩岸高校交流合作已經實現了從淺層次的雙方互訪、實地考察,到雙方共同參與、主辦論壇研討的轉型,交流合作深入,教育資源整合,項目內容優化,展示了“互補互利、共創多贏”的良好發展前景。文化傳承和創新是高等教育的核心職能,需要兩岸高校不斷擴大和深化文化交流合作,也非常希望臺灣同胞能夠一起來大陸,大家一起投入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這個進程當中。
第十一屆全國政協委員,原文化部副部長趙維綏主持會議、第十一屆全國政協委員,全國政協港澳臺僑委員會辦公室原主任樂美真、中國詩酒文化協會藝術顧問,臺灣大學藝研所教授,臺北故宮博物院研究員傅申夫人陸蓉之教授也作了專題演講。
出席會議的還有中國詩酒文化協會會長、第十二屆全國政協委員蔣秋霞,全國政協委員,海軍航空兵原司令員、中將馬炳芝,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天主教愛國會副主席劉元龍,第十二屆全國政協委員, 提案委員會原副主任王國卿,第十二屆全國政協委員,全國臺聯副會長紀斌,第十二屆全國政協委員,臺盟中央原秘書長張寧,第十二屆全國政協委員,全國婦聯原副主席洪慧天,第十一屆全國政協常委,中國煤炭協會會長王顯政、第十一屆全國政協委員,國家民航局原副局長楊國慶,第十一屆全國政協委員,北京市原副市長、北京市關心范伯元,第十一屆全國政協委員,公安部警衛局原局長董福元,第十屆全國政協委員,全國政協原副秘書長張道誠,第十屆全國政協委員,《舞蹈》編輯部副主任趙士英和中國華藝音像實業有限公司總經理石永奇、中國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事業發展中心主任朗亞龍、中國中文衛視電視臺副臺長,中聯國興書畫院執行院長徐磊、中國詩酒文化協會副會長、黨支部書記,中視金橋董事長李慧民、中國詩酒文化協會特邀副會長,北京協和醫院原黨委副書記、副院長方文均等有關方面領導、人民日報、新華社、光明日報、中國網等新聞媒體記者約近百人。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