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梁日報】王立偉與北京理工大學扶貧工作隊座談
發布日期:2016-10-24 供稿:呂梁日報 編輯:趙琳 審核:王征 閱讀次數:
原文鏈接:http://epaper.sxllnews.cn/llrb/20161024/
呂梁日報訊 (記者付永文)10月22日上午,市長王立偉利用星期天,與北京理工大學駐方山縣橋溝村扶貧工作隊深入座談,認真聽取北京理工大學“學院包村、支部聯戶、教師助學、科技幫扶”的幫扶模式。他指出,全市包村領導、扶貧工作隊、駐村第一書記要大力開展向北京理工大學扶貧工作隊學習的活動,學習弘揚他們把貧困村當家鄉、把貧困戶當親人的情懷;學習借鑒他們黨支部精準幫扶、動員背后力量幫扶、引進企業助力產業幫扶、教師學生奉獻溫暖等經驗做法,為脫貧攻堅注入力量,開拓新的思路。
2015年底,作為中央定點扶貧單位,北京理工大學在方山縣開展定點幫扶工作。不到一年的時間,該校黨委書記趙長祿、校各級領導和教師學生多次深入方山縣和橋溝村調研幫扶,并依托學校的智力資源、引進中恒集團在方山縣開展了系列扶貧項目。近日,信息與電子學院黨委書記薛正輝帶領學院教師學生27人到方山縣橋溝村調研,提出了以“學院包村、支部聯戶、教師助學、科技幫扶”的方式幫扶貧困村。學院黨委選派專家團隊指導橋溝村綠色蔬菜基地建設,完善精準脫貧數據平臺,向橋溝村村民文化活動中心捐贈了價值2萬元的文體設施。9個教師黨支部精準對接建檔立卡貧困戶,入戶走訪調研教育扶貧需求,捐款建立村級教育扶貧基金。學院已有多名教師計劃長期資助農村兒童,既提供生活上的幫助,又給予學業上的指導。信息與電子學院還將分三個階段實施幫扶計劃,助力橋溝村脫貧攻堅和新農村建設:一是通過產業扶貧、教育扶貧,使橋溝村盡快實現脫貧目標;二是通過建立長期幫扶機制,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幫助實現致富目標;三是通過科技扶貧與成果轉化,調整集體經濟結構,提高農業生產效率,盡快實現小康的目標。
王立偉指出,北京理工大學從校領導到院領導、再到教師學生,帶著對老區人民的深厚感情,一級一級深入基層第一線,一戶一戶幫助制定脫貧目標、致富目標和奔小康目標,一項一項狠抓扶貧措施的落實,把良好的工作作風、工作態度和工作方法帶到了呂梁、帶到了干部群眾中間,為呂梁脫貧攻堅樹立了榜樣、做出了表率。全市各級各部門和駐村第一書記要學習弘揚他們的為民情懷,在貧困村“扎根”,與貧困戶“結親”,在脫貧攻堅的戰場上踐行黨的宗旨;要學習借鑒他們的幫扶組織形式,動員本系統、本單位的廣大干部職工和社會各界力量,深入開展結對精準幫扶工作;要學習借鑒他們的幫扶計劃和措施,堅持短期目標和長期目標相結合、智力扶貧和產業扶貧相結合、單位幫扶和社會力量幫扶相結合,把精準幫扶的各項目標任務落到實處。王立偉市長還請求北京理工大學能繼續發揮科技人員多、科技成果多、幫扶力量強等方面的優勢,動員全校和社會各方面資源力量,以學院為單位多派幾個駐村第一書記,多幫助引進上馬一些科技型產業扶貧項目,進一步強化對方山縣的幫扶工作。
王立偉強調,當前全市上下要落實好市縣鄉三級書記集中開展扶貧調研的精神,市直單位黨委(黨組)書記或主要負責人、縣、鄉書記必須親自深入下去,并適當抽調熟悉農業農村工作、扶貧工作的干部,組成精干有力的調研隊伍,走遍貧困村的每個角落,深入每一個貧困戶家中,圍繞“六個一”幫扶任務,把致貧原因吃清,把脫貧路徑理明,把幫扶措施定實。要堅持問題導向,敢于揭短亮丑,從發現問題中尋求解決辦法,同時發現典型鞭策落后。對發現的問題,能現場解決的現場辦公解決,對需要整改的立即整改,對需要彌補的立即彌補。特別是對駐村工作隊、第一書記,需要調整召回的,要立即進行調整召回。要建立長效機制,落實幫扶責任,從根本上解決精準到戶到人的問題,確保脫貧攻堅取得扎扎實實的成效。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