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金沙娱乐城官网-金沙官网

【中國青年報】腦癱博士張大奎:普通人能做的我也能做


原文標題:腦癱博士張大奎:普通人能做的我也能做
原文鏈接:
http://t.m.youth.cn/transfer/index/url/qclz.youth.cn/znl/201604/t20160406_7822231.htm


  再過幾個月,北京理工大學2011級博士研究生張大奎就要畢業了。這段時間,他每天都在為準備畢業論文忙碌著。記者第一次見到他時,始終無法把“博士”這個頭銜與眼前的青年聯系到一起。

  35歲的張大奎出生在河南焦作的一個農民家庭。剛出生不久,因為一次高燒,加上鄉下有限的治療條件,最終導致了嚴重的后遺癥——小腦癱瘓。

  命運弄人,但他愣是用頑強的毅力和積極的生活態度書寫了一部“傳奇”。從專科再到專升本、碩士研究生,再到博士,一路走來,他不斷地顛覆了人們對他、對殘障的認知。



 圖為北京理工大學計算機博士張大奎(前排)與俞敏洪合影(后排左)。張大奎供圖

  樂觀:“9歲的時候,我能夠扶著拐杖站立行走了”

  確診小腦癱瘓后,醫生建議大奎的父母要大奎自己加強鍛煉,恢復部分身體機能,達到自理。直到6歲,他依然只能在地上爬著“走路”。

  常言道:“一分耕耘一分收獲。”在他看來,只有不斷地努力,才能改變自己。努力站起來、行走是他記事初做的最艱難的事。

  一般人很難想象,甚至都不會去想,像走路、上樓梯、騎車……這些一個個每天都要重復很多遍的簡單動作,對他來說,是一個多么艱巨的挑戰。

  年幼的張大奎希望,自己可以像正常人一樣行走,哪怕比別人慢一點。長期的堅持練習有了成效,這給了他希望。“我記得,父母開始時是在兩顆大樹中間綁上兩根竹竿,類似雙杠,讓我雙臂架在上面練習腿力。父母把竹竿換成了兩根繩子,起初拉得比較緊,漸漸地就慢慢放松,我得靠雙腳的力量行走。”

  至今回想起父母的這般用心,他都感動不已。正是這樣高強度的練習,他的雙腿才逐漸變得更加有力。而每個月兩雙軍用黃鞋也成了他那段時間的“標配”,膝蓋不知道破了多少次。

  功夫不負有心人,9歲的時候,張大奎創造了他人生的第一個奇跡。“我能夠一個人扶著拐杖站立行走了!”這在很多人看來,已經很難了。“我有兩個夢想,一個是行走,一個是成為有用的人。”至此,他完成了自己第一個夢想。

  9歲學會拄拐,18歲上高中時,他已經學會了騎三輪車。他靠一輛三輪車,從高中騎到研究生畢業。

  現在,在張大奎的宿舍樓下,還停著一輛三輪車,騎了好幾年,看起來已經有些破舊。他笑著告訴記者:“這是我的專屬座駕。”

  圖為張大奎的代步工具——三輪車。本人供圖

  自強:“說出來的理想是最不牢靠的”

  在很多場合,旁人問及到他的理想時,他都會很坦然地回道:“說出來的理想是最不牢靠的。”從不空談成了他的標簽。他說:“等有一天把你內心的理想實現了的時候,再去告訴別人,自己曾經懷揣過那個理想。不然理想就是空談。”

  張大奎學會拄拐走路的那年,也是他開始求學生涯的一年,從那年開始,他開始向自己的第二個夢想一步步走近。正常孩子上學的年齡是6歲,那個年代可能會更早一點,即使這樣,他也比入學年齡整整晚了3年。

  父親張守元是地地道道的農民,為了大奎的未來生活,他不顧旁人眼光,作了一個超前的決定。1996年,張守元花1萬多塊錢為大奎購置了一臺電腦。90年代,1萬元雖不是很多,但“萬元戶”還是很多家庭的奮斗目標。這一舉動,引來了不少風涼話。

  正是這臺花1萬塊買來的電腦,讓大奎開始與計算機結緣。2002年,他完成了高中學業,和正常人一樣,走進了高考考場。但當時,他承受了來自多方的壓力。他回憶到:“當時很緊張,汗吧噠吧噠地落在試卷上,好多地方濕透了,干毛巾跟水里剛撈出來一樣。寫字也抖得不行,速度很慢。”

  就這樣,張大奎完成了高考,并順利考入省內一所高校,雖然只是專科,但他終于嘗到了“苦盡甘來”的滋味。臨近大學畢業,卻又面臨了一個艱難的選擇,因為看到許多正常同學在畢業后依然找不到工作,他對未來感到迷茫。

  最終,他選擇了繼續深造。

  沒日沒夜地學習成了他專科畢業后的常態,2006年,他以優異的成績考入河南理工大學計算機學院,開始了自己本科學習生活,并憑借自己的努力在該校讀完了研究生。

  “有志者事竟成。”2011年,張大奎碩士研究生畢業,在當時看來,研究生的學歷足以在社會上立足,不過,他還是希望繼續挑戰自己。站在十字路口的張大奎做了個勇敢的決定——考博。

  學這段路,他一直默默無聞走著,別人不理解他,不知道他的艱難,他都咬著牙,踏踏實實走著。他說:“普通人能做的,我也能做。”

  圖為張貼在張大奎宿舍里的鼓勵話語。張大奎供圖

  2011年,張大奎讀博了。“這一切都要感謝我的導師樊孝忠。”考博那年,由于擔心自己身體原因沒人接收,他向相關領域專家寫了信件,希望找到可以接收他的老師。焦急的等待后,大奎收到了唯一一封回信,也認識了他現在的導師——北京理工大學計算機學院樊孝忠教授。

  他至今仍清楚地記得回信的內容,樊老師當時在回信中說,我可以考他的博士,但是不會給任何特殊,更不會透露任何關于考試的信息。雖然內容簡單,但給了大奎信心。最終,他成功成為了樊教授的博士生。

  考取博士后,北京理工大學出現了一幕獨特的“風景”,每天,一位騎著三輪車的少年載著雙拐,來往于宿舍與實驗室。慢慢地,大奎的故事被更多人熟知。

  2012年,大奎當選了2012年度“中國大學生自強之星”標兵,他在與大家的分享里這樣寫道:“關于自強,我很欣賞俞敏洪老師的一段論述,自強和一個人的出身以及所處的社會地位沒有關系,認為自強就是窮人家的孩子從什么都沒有到最后成功,這是狹義的理解。自強是指一個人無論在什么平臺上,都能利用好這個平臺的資源取得成功。近代思想啟蒙者梁啟超先生也說過:少年強則國強。從這個意義和角度上講,我們現在倡導的‘中國夢’,落實在我們青年人身上,實則是一個‘自強之理想’。無論你身處何種境遇,只要你還保有一顆兢兢業業、不甘平庸的心,只要你還走在不斷強大自我、惠及他人的路上,這樣的小伙伴們必將都是生活當中的自強之星。”

  圖為北京理工大學計算機博士張大奎與他參與寫作的新書合影。張大奎供圖

  責任:“大家肯定我,我也得為社會做點事”

  2013年3月29日,張大奎向師弟師妹們作了一場事跡分享會。所在的計算機學院向全院學生發出向張大奎學習的倡議,學習他無堅不摧的意志、積極樂觀的心態、感恩包容的品質、播撒夢想的勇氣。

  張大奎的事跡在校園傳開了,腦癱博士張大奎一時成了人們關注的焦點。張大奎說:“大家肯定我,我也得為社會做點事。”除了做好自己的研究工作,幫社會上需要幫助的人做點事成了張大奎的業余生活。

  2015年夏天,由中國社會工作聯合會腦癱康復公益組織發起的2015年全國腦癱青年游學聯誼活動在青島舉行。張大奎報名參加活動,并鼓勵來自全國各地的孩子,要積極面對生活,勇敢挑戰。

  現在,張大奎除了忙畢業事宜,還和熱心公益的師兄一起,成立了一支小團隊,籌建一個殘疾人交流互助APP。張大奎介紹:“希望做一個與類似打車軟件的APP,殘疾人朋友可以在上邊發布需求,附近的用戶收到需求后來幫助他。比如一個行動不便的人,需要買藥,在軟件上發布需求,附近的人看到后就去幫他買藥。”

  張大奎有三個妹妹,一位在國外讀博,一位碩士,還有一位已經在北京工作。問及未來,張大奎說:“想留在北京。因為北京的殘疾人設施比較全面,而且同學都在這里,有事好相互照應,這里能更好實現他的夢想。”

  (中國青年網實習記者宋繼祥)
 

分享到:

大发888,| 奇迹百家乐的玩法技巧和规则| 百家乐官网上分器定位器| 至尊百家乐官网20130402| 杨氏百家乐官网必胜公式| 总统百家乐的玩法技巧和规则| 真人百家乐玩法| 老钱庄百家乐的玩法技巧和规则| 全讯网| 百家乐娱乐场开户注册| 大发888注册网址| 百家乐胜率被控制| 爱拼| 百家乐游戏平台有哪些哪家的口碑最好 | 饶河县| 做生意什么花风水好| 百家乐群到shozo网| 百家乐官网有没有绝| 包赢百家乐官网的玩法技巧和规则| 成人百家乐官网的玩法技巧和规则| 百家乐官网路有几家| 百家乐欧洲赔率| 威尼斯人娱乐网注册送38元彩金| 百家乐官网赢的秘籍在哪| 网上玩百家乐游戏有人挣到钱了吗| 登封市| 百家乐览| 赌场百家乐官网的玩法技巧和规则| 大发888真钱娱乐场| 大发888百家乐| 百家乐官网反缆公式| 澳门顶级赌场手机在线登陆| 万州区| 百家乐伴侣破解版| 金赞百家乐官网的玩法技巧和规则| 百家乐全部规| 万人迷百家乐官网的玩法技巧和规则| 云鼎娱乐场网址| 网上百家乐真的假的| 百家乐专用桌子| 真博百家乐官网的玩法技巧和规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