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北理】昆明北理工科技孵化器相關媒體報導
發布日期:2015-02-04 編輯:新聞中心 趙琳 閱讀次數:
【編者按】昆明北理工科技孵化器成立并成功運營10年,依托我校和科技園入園企業的創新資源,向云南轉移了多項科技成果,培育了科技人才,產生了巨大經濟和環境效益,為云南經濟社會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樹立了省校合作的典范,2015年1月12日科技日報第五版刊登了題為《扎根十載果滿枝-昆明北理工孵化器10年回眸》的文章,專題報道了昆明北理工孵化器10年的發展歷程。另外2014年12月10日昆明日報用半版的篇幅刊登了題為《昆明北理工科技孵化器十年磨一劍-打造高新技術產業前沿陣地》的專題報導,對北京理工大學及科技園公司在省校合作方面做出的突出貢獻也給予了高度的評價,為學校爭得了榮譽。黨委宣傳部特將兩篇文章編輯整理,一起刊發,供全校師生學習。
原文標題:扎根十載果滿枝-昆明北理工孵化器10年回眸
原文鏈接:http://digitalpaper.stdaily.com/http_www.kjrb.com/kjrb/html/2015-01/12/content_289403.htm?div=-1
原文鏈接:http://digitalpaper.stdaily.com/http_www.kjrb.com/kjrb/html/2015-01/12/content_289403.htm?div=-1
十年,彈指一揮間。
昆明北理工孵化器走過的歷程甘苦自知。我們只能從這些數字中慢慢品味。

十年,昆明北理工孵化器共計孵化培育企業252家,其中:上市標準2家、高新技術企業24家、雙軟企業9家、省市區知識產權示范企業10家,省市企業技術中心3個;畢業企業37家;孵化企業累計實現產值超8億元,納稅3000萬元以上;孵化企業取得知識產權195項,累計就業人數3300余人,累計組織創新創業培訓2400人次以上,累計支持大學生創業企業54家、實現大學生創業就業269人,提供實習實訓崗位158個。孵化器承擔并完成的國家、省、市、區科技項目數17個,輔導在孵企業承擔的國家、省、市、區科技項目數92個,在孵企業獲得各級政府扶持資金2624萬元,帶動在孵企業投入資金超過2.6億元。
為促進企業迅速發展,北理工孵化器還引入了風投機構,對在孵企業投資超過3500萬元,帶動投資超過13億元;作為北京理工大學科技入滇的服務支撐平臺,引入了北京理工大學的科教資源與當地企業合作共同研發項目34項,形成產值20億元以上。
昆明北理工孵化器的運行,為當地形成了多項科技成果,培育了科技人才,為云南社會經濟發展做出了貢獻。
為促進企業迅速發展,北理工孵化器還引入了風投機構,對在孵企業投資超過3500萬元,帶動投資超過13億元;作為北京理工大學科技入滇的服務支撐平臺,引入了北京理工大學的科教資源與當地企業合作共同研發項目34項,形成產值20億元以上。
昆明北理工孵化器的運行,為當地形成了多項科技成果,培育了科技人才,為云南社會經濟發展做出了貢獻。

如今,昆明北理工孵化器已被認定為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國家中小企業公共服務示范平臺、云南省科技企業孵化器、云南省中小企業公共服務示范平臺、云南省省級小企業創業基地、以及昆明市大學生創業示范園區等7個市級認定;孵化器十年來承擔的十余個國家、省、市、區項目,共獲得市、區科技進步二、三等獎共計10項。
2013年,由昆明市科技局牽頭,昆明北理工科技孵化器有限公司通過努力,聯合九家國家級孵化器作為骨干,牽頭成立了58家為會員的昆明市科技孵化器協會,昆明北理工科技孵化器成為孵化器協會理事長單位。同年,他們分別與昆明市官渡區和昆明市西山區合作的云南北理工(官渡)孵化器有限公司和云南光谷光機電科技孵化器管理有限公司成立。
2013年,由昆明市科技局牽頭,昆明北理工科技孵化器有限公司通過努力,聯合九家國家級孵化器作為骨干,牽頭成立了58家為會員的昆明市科技孵化器協會,昆明北理工科技孵化器成為孵化器協會理事長單位。同年,他們分別與昆明市官渡區和昆明市西山區合作的云南北理工(官渡)孵化器有限公司和云南光谷光機電科技孵化器管理有限公司成立。

目前,云南光谷光機電科技孵化器管理有限公司,在孵企業26家,畢業企業6家。短短一年時間,“云南光谷”協助在孵企業取得知識產權32項,協助在孵企業獲得政府扶持資金360萬元;為促進大學生創業,云南光谷光機電孵化器與昆明市西山區人社局合作共建了“大學生創業園光谷基地”。
10年科技入滇的經驗,10年經營科技孵化器的經驗和營運模式,是昆明北理工科技孵化器有限公司的財富。未來,他們的目標是將科技創新資源逐步向云南全省輻射。
10年科技入滇的經驗,10年經營科技孵化器的經驗和營運模式,是昆明北理工科技孵化器有限公司的財富。未來,他們的目標是將科技創新資源逐步向云南全省輻射。
原文標題:昆明北理工科技孵化器十年磨一劍—— 打造高新技術產業“前沿陣地”
原文鏈接:http://difang.gmw.cn/newspaper/2014-12/10/content_102760322_2.htm
原文鏈接:http://difang.gmw.cn/newspaper/2014-12/10/content_102760322_2.htm
十年前,中國科技企業孵化器進入了高速發展期,而云南的科技企業孵化器也漸成雛形。就在這一年,云南省首批企業化運作的孵化器公司——昆明北理工科技孵化器有限公司成立了。這個由北京理工大學科技園和昆明高新五華科技園共同出資組建的科技孵化器,成為了云南省省院省校合作的重要成果,也成了北京理工大學與云南省緊密合作的重要標志。
十年后,昆明北理工科技孵化器有限公司已被科技部和工信部認定為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國家中小企業公共服務示范平臺,成為了云南省、昆明市科技企業創新創業孵化服務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2013年12月25日,北理工孵化器與西山區政府、區科信局、區經貿局合作,建立了云南省首個光機電專業孵化器——云南光谷光機電科技孵化器管理有限公司;12月26日,與官渡區合作的官渡首家科技孵化器——云南北理工(官渡)科技孵化器有限公司,也正式開園。越來越多的縣(區)慕名找上門來,希望能跟北理工孵化器合作建園,共同服務地區中小企業。
現狀
創新資源
向云南的轉移
北理工孵化器的成立可追溯到2003年,云南省政府針對云南省科技資源不足的實際情況,提出了在云南省工業園區建設中引入省院省校合作模式和機制,開始開展省校共建園區試點工作。而昆明市人民政府與北京理工大學共建昆明高新五華科技園項目,就是當時省校共建園區的三個重點項目之一。
2003年12月22日,昆明市人民政府、五華區人民政府分別與北京理工大學簽署了合作協議。2004年8月19日,按照合作目標以及企業化運作的思路,北京理工科技園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和昆明高新五華科技園管委會簽署了《關于共同發起成立昆明北理工科技孵化器有限公司的協議書》,2004年9月20日,昆明北理工科技孵化器有限公司揭牌成立。
在昆明北理工科技孵化器成立的十年來,繼承和發揚著北京理工大學的“團結、勤奮、求實、創新”文化,秉承著孵化器引進資源技術、培育科技企業和人才、促進當地科技經濟發展的目標,共計孵化培育企業252家。引入北京先進科技項目78個、企業52家(其中達上市標準2家、高新技術企業24家、雙軟企業9家、省市區知識產權示范企業10家,省市企業技術中心3個);畢業企業37家;孵化企業累計實現產值超11億元;孵化企業取得知識產權195項,累計就業人數3300余人,累計支持大學生創業企業54家。輔導在孵企業承擔國家、省、市、區科技項目數92個,在孵企業獲得各級政府扶持資金2624萬元,帶動在孵企業投入資金超過2.6億元。
放心
服務企業
注重因地制宜
從一開始,北理工孵化器的成立得益于云南省為推動科教興滇戰略和人才戰略,構建區域性技術創新服務體系而開展的省院省校合作,因此,孵化器在發展過程中非常注重與云南本地的結合。
孵化器的體系和制度參考了北京理工科技園的體系和制度,在實際孵化服務中,根據當地的招商引資需求,因地制宜的出臺了針對外地企業的方案。根據當地的企業條件和企業需求,不斷修訂《孵化工作管理辦法》,不斷完善孵化服務內容,完善公共服務設施,更新補貼方式,提高補貼金額,增加補貼和獎勵內容,增加孵化基金和投資引導資金,在保證孵化器基本的運營和發展需求的基礎上持續的投入公共服務設施建設,完善孵化服務環境;最大限度的補貼企業,降低企業創業成本;引導企業進行科技創新,促進地區科技與經濟結合。
北理工孵化器通過因地制宜的持續改進完善了孵化服務模式,適應了當地的需要,促進了在孵企業和孵化器自身的發展。
其實落到實處,就是讓入孵企業得到最大的好處。比如,在昆明北理工孵化器中有一些讓人“不能理解”的政策,可也正是因為這些政策,讓孵化器中的中小企業快速成長起來。
“我們規定,企業12個月內獲得授權的發明專利,每項可以獎勵3000元。實用新型、外觀專利,每項也可以獎勵1000元。這筆錢我們孵化器來出。”昆明北理工科技孵化器有限公司總經理熊景杰介紹,以前孵化器的工作人員總聽到企業抱怨申報專利或者高新技術企業需要交錢,因此不愿意申報,這樣的話企業可能就沒有創新的動力,無法發展壯大。因此,昆明北理工孵化器決定給予企業獎勵性補貼,企業在申報時不僅不用花錢,還能得到資金支持,就能引導企業向科技型發展,向高新技術發展。
同時,還可為企業“抱團發展”搭建橋梁,并提供企業科技項目申報咨詢、指導與籌劃,高新技術企業認定培育,知識產權相關(軟件著作權、商標、專利代理)等服務。
省心
充分發揮
平臺作用
孵化器作為服務和資源聚集的平臺,其基礎是孵化器自身的孵化服務,北理工孵化器通過日常培訓、從業人員資格培訓、質量管理體系培訓、企業文化培訓、補貼孵化器人員自學提高等方式持續的提升服務人員水平;通過調研自查、研究探索孵化服務模式不斷完善創新服務內容和體系,保持服務的高效性和適應性。北理工孵化器通過人員能力和服務水平的提升努力練好內功,不斷夯實孵化平臺的基礎。
除了基礎的服務之外,孵化器更大的功能應該是引入各類外部資源,北理工孵化器引入了風投機構對在孵企業投資超過3500萬元,帶動投資超過13億元;引入了北京理工大學的科教資源與當地企業合作共同研發項目34項,形成產值20億元以上;為當地形成了多項科技成果,培育了科技人才,在經濟、科技、人才上為企業和當地社會經濟發展做出了貢獻。
除此之外,昆明北理工孵化器還搭建起了綜合服務平臺、公共信息服務平臺、知識產權服務平臺、創業投融資服務平臺、技術轉移及科技成果轉化平臺等,全方位地為企業提供服務。
比如,依托昆明五華知識產權創新聯盟為昆明創爾優科技有限公司與昆明綠電科技有限公司搭橋牽線,共同研發了“向日葵”太陽能跟蹤控制器,使該產品與固定支架太陽能發電相比,提高發電量10%以上,造價還比之前的進口產品低了3倍多;昆明康吉云科技有限公司找到了昆明銘飛科技有限公司,請其為自己設計了“康吻”餐筷保潔盒的模具,減少了必要的支出……這一系列合作案例的成功,增強聯盟內企業共同發展的信心。
未來
實現創新資源
向全云南輻射
作為區域創新體系的重要核心內容,科技孵化器能夠優化整合和高效配置科技創新資源,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催生科技型中小企業、高新技術企業,發展新興戰略產業,創造就業機會,促進產學研緊密結合,提高城市的科技創新能力,推動區域經濟轉型升級與快速成長。
而引進成熟的國家級科技孵化器,省去摸索及適應時間,無疑對提升區域競爭力更有好處,也使區域經濟的快速發展如虎添翼。昆明北理工科技孵化器有限公司作為創新創業服務和資源技術引進的平臺,十年來,為五華區的創新發展和區域經濟升級做出了突出貢獻。依托自身經驗,借助“昆明市科技企業孵化器協會”理事長單位的影響力和知名度,北理工孵化器得以將孵化經驗和營運模式向云南紅河、曲靖、玉溪、楚雄、芒市、楊林、尋甸等地輸送。
特別是在2013年,昆明北理工孵化器又分別于2013年12月25日和12月26日向外擴張設立了兩個子公司,在西山區??谠O立了云南首個光機電專業孵化器,在官渡區成立首家科技企業孵化器。力爭提升中小企業科技創新能力,推動這兩個區域經濟發展。
未來,在云南省各級政府部門的支持下,北理工孵化器將向更多的地區通過共同開發、合作共建、咨詢服務等等多元的合作模式不斷擴展孵化服務范圍;將繼續促進北京理工大學和更多的北京高校與云南省進行科教合作,更好地發揮北理工孵化器作為北京高校科技入滇服務平臺的作用,實現更多的科研平臺、企業、成果、人才和團隊落地云南,與各相關單位共同做好科技入滇工作,匯聚創新,驅動發展,為云南省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提升自主創新能力,更好地發揮科技對經濟社會發展的支撐引領作用,為云南經濟社會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記者郭曼報道/北理工孵化器供圖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