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北理工MBA教育中心主任周畢文:管理人才要能解決現實問題
發布日期:2014-04-23 供稿:搜狐 編輯:新聞中心 趙琳 閱讀次數:
編者按:2014年是清華經管學院30周年。4月19日,清華大學舉辦管理學院院長論壇,就管理教育創新、未來發展趨勢等話題展開探討。當下什么樣的管理人才更符合企業管理需求?商學院教育如何平衡“商”“學”屬性?在線教育對商學院有哪些沖擊?針對這些問題,搜狐商學院專訪北京理工大學管理與經濟學院MBA教育中心主任周畢文先生,以下為訪談實錄:
搜狐商學院:為了培養具有競爭力的人才,管理教育應該在哪些方面加以創新?
周畢文(北京理工大學管理與經濟學院MBA教育中心主任):教育的培養應該體現“道經術“三個層面,作為管理教育不是在術的層面的著力培養,應該是在經和道的層面,體現它的管理和決策的能力。這樣他才能在思想意識領先情況下,來帶領一個團隊去競爭。當然競爭不是我們的目的,最終是要實現天人合一的人與地球一種和諧的發展,這是我們的目標。也就是打敗對手不是我們的目的,大家和諧的共同的發展,和地球共同的平衡的一種發展才是我們一個最終的目的。
搜狐商學院:為了培養具有競爭力的人才,管理教育應該在哪些方面加以創新?
周畢文(北京理工大學管理與經濟學院MBA教育中心主任):教育的培養應該體現“道經術“三個層面,作為管理教育不是在術的層面的著力培養,應該是在經和道的層面,體現它的管理和決策的能力。這樣他才能在思想意識領先情況下,來帶領一個團隊去競爭。當然競爭不是我們的目的,最終是要實現天人合一的人與地球一種和諧的發展,這是我們的目標。也就是打敗對手不是我們的目的,大家和諧的共同的發展,和地球共同的平衡的一種發展才是我們一個最終的目的。
搜狐商學院:在商學院的表達中,既包含了“商”也包含了“學”,您認為這個商跟學之間怎樣平衡?
周畢文(北京理工大學管理與經濟學院MBA教育中心主任):這兩者并不矛盾,“學”站在制高點,對學術、學問的研究。但是它最終目的不僅僅是為了弄出一個象牙塔學術的頂端,不為世人所知,最終還是要服務于人類社會的發展。所以學的最終的研究的目的還是要為商去服務;“商”體現在一個人群之間的它的相互的交流,相互的依存和共同的發展。所以學是為商服務的,但是在商的這種實踐過程中,會產生很多新的問題,不斷的提出來,學要從一個全球的理論的高度給予解決,兩者是相輔相成的。
比如說在今天我們的院長論壇會上項兵提出了反對國際化,因為當你提出國際化的時候,更多的是強調本土化,似乎把自己隔離于世界一體化的之外。而你如果說在你的發展思想本身,我就是一種全球意識的發展的時候,他本身就是全球的意識的產物和共同的產品和品牌的時候,就不存在著國際化這種提法。所以我認為項兵院長這種提法很有新意。
搜狐商學院:隨著時代的變革,我們所需要的管理人才也在不斷的更新換代,在您看來當下什么樣的管理人才更符合企業管理需求?
周畢文(北京理工大學管理與經濟學院MBA教育中心主任):管理人才要解決現實問題,北京理工大學MBA辦公室我們掛了一個橫匾: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我們另一間辦公室掛著另外一塊橫匾:立德立功立言,這是我們培養管理人才的我們的終極目標。所有管理人才他是要解決現實的問題,他的理論是一種傾談者,我們強調的知行合一。過去經常在辯論到底是知易行難,還是知難行易,這兩者也是看不同的時期,不同的時段我們有不同的認識。作為管理者,更多的我們要強調的是他的“行”,當然他要“行”得正確,他一定要“知”得明白,所以作為管理者,要想長期的可持續的引領企業去發展,他一定是站在知識的思想的最高點,這也是今天的會議的最后的主題,未來商學院的焦點落在了創業和創新,所以要前面加兩個字,“創意、創新,再創業”。
商學院要充分體會到這種創意的挑戰,創意是一種綜合知識的一種集合,所以不光是管理,還要把人文科學,把自然科學,社會科學,思維科學、心理科學多種學科來集合才能實現這種創意,那么這種創意不光是知識的創意,也是觀念的創意和思想的創意,眾多的創意下,管理的依托,最后自然科學的依托,才能形成一條龍式的為社會,為人類,為我們地球造福的一種管理的行為,我們說在管理的核心還是要強調它的決策的思想。
我曾經在中國管理科學研究會企業管理專業委員會工作過多年,我們一直強調決策失誤是最大的失誤,你要想決策不失誤,要站在意識的這種領先的開端。比如說中國管理科學學會的學者們提出了面臨的世界文化的多元提出了九圣歸元的思想,將宗教三大流派,伊斯蘭教、基督教、佛教,以及現代理論科學的三大基石,信息論、控制論、系統論,以及我們中國的三圣,周易、老子、孔子三家學說,九圣能夠歸成一體化,就解決了思想文化源流紛爭的時候,天下才能走向一統,才能成為一個和諧的社會,否則為了三大宗教流派而斗爭,為了三個不同的知識的開端再去開征。這就是一種源頭一種最新的創意,九圣歸元。
搜狐商學院:最后一個問題在線教育這一年多來,大家都討論得很熱,您認為在線教育跟管理教育有沒有結合點?可不可以促進管理教育的發展?
周畢文(北京理工大學管理與經濟學院MBA教育中心主任):所謂在線教育也就是利用我們網絡的多媒體的形式,進行了一種新的教育形式,在十幾年前已經有了遠程教育學院的這種體制的形式,在近年來隨著我們信息科學技術的不斷的發展,在網上實行這種互動式的視頻式的教育有了它的可能性。早在網絡剛出現的時候,我提出了一個觀點,我個人認為網絡、互聯網是一個共產主義思想實現的一種綠洲,也就是說有了互聯網,就必然帶來大家的一種共享,現在知識的傳播已經改變了。過去是靠老師一對一的,后來是一對多的這種傳播,現在變成一對無限,也可以在反過來實現一對一個性化的這種傳播。也就是知識不再需要說過去那種師徒之間的傳播,可以通過網絡無窮的知識通過自學,這就給傳統的教書行業帶來的一種極大的沖擊,有些照本宣科的老師可以下崗了。但是不可替代的,為什么不能完全替代這種面授呢?為什么不能完全替代這種徒弟去找師傅呢?在這個過程他體現的是一種思想的精髓,他需要在雙方兩者互動過程中,產生的火花,產生的體悟,產生的這種感受和對真正的精髓,這種意境的把握,這是最高的決策科學思想一種主義的一種把握。網絡這種教育對現代的教學方式是一種沖擊,但是它不完全能夠替代,但是同時對我們的所有的從事教育工作的老師提出了一個挑戰,你是不是真正能做到我們古人所說的你要授業傳道解惑,能不能達到解惑的層次,傳道的層次是道德層面的一種思想和文化理念,而不是一個經和術的層面。在你這種經和道的傳遞過程中,你是不是能夠讓你的學生,能夠在社會上立足,能夠有自己的事業的這種成長,所以最終我們所有的商科教育,還有所有的管理教育和自然科學的教育,最終是要培養優秀的人才能夠適應社會的需要,而不是說培養了一些高知識的一群魔鬼在加速破壞我們的地球,在挑起人們的相互的殘殺,那這個是我們教育的失敗。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