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近期,北京理工大學將迎來第十四次黨代會,在學校全面推進綜合改革和制定“十三五”規劃大背景下,為全面貫徹黨的十八大、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和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加快“爭創一流”步伐,黨委宣傳部推出“發展巡禮”專欄,展示學校、學院自十三次黨代會以來取得的各項成績。
學科是高校的“細胞組織”,世界上不存在沒有學科的高校,高校的各種功能活動都是在學科中展開的,離開了學科,不可能有人才培養,不可能有科學研究,也不可能有社會服務。
北京理工大學歷來高度重視學科建設,在十三次黨代會后,學校以學科建設為龍頭,瞄準國家重大需求、緊盯科技發展前沿;堅持“強地、揚信、拓天”的特色發展戰略,突出優勢、凝煉方向、構筑平臺;突出重點,整體推進,分梯次建設,有所為,有所不為;加強學科內涵建設,提升學校核心競爭力;調整學科布局,優化學科結構。在全校上下的共同努力下,目前已基本形成了主干學科實力雄厚、優勢學科特色鮮明、基礎支撐學科前景廣闊、精品文科活躍強勁、新興交叉學科不斷成長的符合工業化、信息化和國防現代化建設需要的“理工為主、工理管文協調發展”的學科體系。
優化布局,調整結構,學位授權點數量穩步增長
2010年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大力改革學位授權點審核辦法,將審核權利下放給學校,這為學校學科建設帶來了新的發展契機。
根據國家有關要求,學校積極抓住這一新政策所帶來的機遇,按照我校教育事業發展規劃以及學科建設與發展規劃,認真研討、反復論證、精心組織、嚴格審核,自行審核并通過了8個博士一級點、12個碩士一級點、7個專業學位授權點,有效的推動了學校學科發展。2011年,學校又結合國家學科專業目錄調整對應工作,積極調整增列了博士一級點3個、碩士一級點4個,減少碩士一級點1個,同年,還申報并增列了工程博士專業學位授權點,成為我國首批培養工程博士的單位之一。
時至2013年,結合國家開展了專業學位授權點增列工作,在自行審核并通過了1個專業學位授權點之后,我們回首2009年,學校新增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點11個,增長比例為100%,其中工學門類博一點從10個增長為15個,增長比例為50%;理學門類博一點從零增長到3個;其他門類博一點從1個增長到4個,增長比例為400%。
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點增長對比圖
新增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點15個,增長比例為65%,其中工學門類碩一點從15個增長為19個,增長比例為27%;理學門類碩一點從3個增長到6個,增長比例為100%;其他門類碩一點從5個增長到13個,增長比例為160%。新增博士專業學位類別1個;新增碩士專業學位類別8個,增長比例為200%。
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點增長對比圖
經過增列和調整,我校學科結構布局明顯優化。現有22個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點中,工學門類15個,占68%;理學門類3個,占14%;現有38個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點中,工學門類19個,占50%;理學門類6個,占16%。“理工為主、工理管文協調發展”的學科體系基本形成。
強化特色,突出優勢,學科水平不斷提升
十三次黨代會學校將“強地、揚信、拓天”作為特色發展戰略,因此在學科建設中就要貫徹和體現對這三大特色建設與發展的支持。學校結合主要學科方向和服務面向,將現有學科點分為地面武器類學科、大信息類學科、航空航天類學科、基礎學科、其他學科五大類,其中地面學科8個、信息學科7個、空天學科3個、基礎學科5個、其他學科15個。做好學科分類,有利于進一步為各個學科提供更加具有針對性的支持。
加強學科內涵建設,就必須突出學科建設的“有所為,有所不為”,為了貫徹這一學科建設的基本思路,學校將學科點按不同建設目標分為四個梯次,并給予不同的政策與資源支持。第一梯次學科點建設目標為國內一流、國際知名,部分學科方向在國際上有較大影響,以原一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為主,這些學科體現了我校的優勢、特色、實力與水平,是實現我校“國內一流、國際知名、高水平研究型大學”的關鍵;第二梯次學科點建設目標為國內前列,部分學科方向為國內一流、國際知名,以工信部重點學科和北京市重點學科為主;第三梯次學科點建設目標為國內有一定影響,部分學科方向達到國內前列,以博士一級學位授權點為主;第四梯次學科點建設目標為有發展前景,部分學科方向在國內有一定影響,主要是碩士一級學位授權點,從調整學科布局、優化學科結構等方面考慮。自此,學科點從特色和梯次兩方面形成了一個網格結構,為今后學科群的良好發展打下基礎。
通過建設,重點學科水平有了顯著提升。在繼續保持原有的一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在國內的領先水平基礎上,學校著力對“力學”、“控制科學與工程”、“材料科學與工程”、“管理科學與工程”4個一級學科進行重點建設,推動其實力達到一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的水平。在2012年全國一級學科整體水平評估中,“兵器科學與技術”學科繼續位居全國第一,學校有8個一級學科位居全國前10名,在前10%的學科2個,前20%的學科7個。另外,學校新增工業和信息化部重點學科15個,北京市重點學科4個。
近年來,北理工進入ESI前1%的學科數增加到5個,排名穩步上升。在2015年剛剛公布的“QS世界大學學科排名”中上榜學科9個,其中“電氣與電子工程”進入51~100名,首次進入世界前100名;進入世界前200名的學科有4個;在中國大陸58所入選全球頂尖學科前400名的大學中,我校入榜學科總數并列第13名。
系統規劃,以評促建,學科內涵建設日益加強
2010年,國家根據研究生教育發展的需求出發,對學位授權點審核和增列辦法進行了改革,學校的學位授權點數量、結構和布局在2010、2011年發生了較大變化,學位授權點的數量已基本能夠滿足辦學需求。
因此,進一步深化學科建設,學校將學科建設的重點轉向加強學科內涵建設,提升學科競爭力,更好的發揮學科建設的龍頭作用。在這一思想的指導下,2014年初,學校對“十二五”學科建設規劃進行了修訂,強調要“總量控制,動態調整,優化學科布局結構”,真正做到有上有下。
在結合國務院學位委員會開展的學位授權點合格評估工作中,我校對一些水平不高、優勢特色不明顯的學科實施“關停并轉”,擬撤銷2個博士二級點、2個碩士一級點、6個碩士二級點、5個工程碩士領域、1個專業學位授權類別。同時,鼓勵基層學院和學科鼓足勇氣、解放思想去探索、開辟和凝練具有前瞻性的研究方向,把更多辦學資源匯聚到有發展前途的研究方向上,把更多精力投入到培養創新人才和從事原創性研究上。
為了加強學科點的內涵建設,在2013年初的第三輪全國一級學科整體水平評估結果公布后,學校組織了大規模的學科分析和規劃編制工作。發展規劃處根據評估結果,對我校整體參評情況進行調研和分析,提出近期學科建設工作思路和重點任務;各學科根據學科分析報告、學科簡介匯總、學科評估公示數據,專題討論、求真務實,凝練學科方向,確定可行的發展目標和建設方案,撰寫、修改、完善學科建設規劃(2013-2015年及2013-2020年)。2015年,結合學校教育事業發展“十三五”規劃的編制工作,學校組織編寫了各一級學科建設規劃(2016-2020年),為各一級學科今后五年的發展確定目標和主要建設內容。實踐證明,凡是目前發展態勢比較好的學院和學科,在工作中都對規劃工作給予了高度重視,下大氣力研究學院和學科的發展定位和目標、發展思路和舉措、資源配置和優化等問題,凝聚起全院力量促進學院的科學發展。
推動協作,扶植培育,交叉學科發展態勢良好
學校在加強重點學科建設、實施理科振興計劃的基礎上,根據國家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特別是創新體系建設的需求,充分發揮多學科優勢,積極推動跨學科協作和集成,從學科交叉中尋找創新點,扶持和培育新興、交叉學科。
建設新興交叉學科,學校充分利用國家給予的自主設置二級學科的政策,發展并設立了一批具有前瞻性、先進性的新興交叉學科。“數字表演與仿真技術” 堅持科技與藝術的結合,積極實踐高端技術與高端創意內容的融合,“光機電微納制造” 學科著力培養具有光、機、電、材料有機結合的、適應高新技術迅猛發展的復合型、交叉型現代制造技術科技人才;“國民經濟動員學”初步建立了以博碩士研究生培養為核心,以在職教育、業務培訓為支撐的人才培養體系和理論研究與實踐探索相結合的教學科研體系。
經過在政策和資源等方面的大力支持,在所在學院師生的共同努力下,學校新興交叉學科的建設取得了出色的成績,6個交叉學科中,“數字表演與仿真技術”和“光機電微納制造”被批準為北京市重點交叉學科,“工業與系統工程”和“融合醫工學”獲批工業和信息化部重點交叉學科。
立足當前,展望未來,建設世界一流學科
學科的發展,需要規劃,要樹立目標,學校在“十三五”期間,將2020年“若干學科躋身世界先進行列”和2040年“一批重點發展的學科專業領域進入世界先進行列”作為學科建設目標,將圍繞學科建設中存在的主要矛盾和問題,轉變理念思路、探索改革途徑、調整工作方式,強化特色、拓展方向,提升學科建設水平。
聚焦優勢特色學科建設。瞄準國家重大戰略需求,以實施“爭創一流”計劃為抓手,以國際一流學科為參照,加強學科頂層設計和戰略規劃。積極凝煉和拓展工業化、信息化和國防現代化背景下的學科方向,努力建設重交叉、有特色、入主流的優勢特色學科。確保兵器科學與技術全國第一和優勢學科的領先地位,鞏固和提升優勢工科的競爭力。鼓勵理工交叉融合,聯合開展人才培養與科學研究活動,形成理科支撐工科提煉和解決科學問題、工科支持理科特色發展的理工融合的格局。引導、促進管理和人文社科特色發展,打造精品文科。
持續優化學科布局結構。認真進行學科評估,積極探索國際評估。堅持“有所為、有所不為”,做強特色鮮明、優勢彰顯的重點學科,培育國家急需、富有潛力的新興交叉學科方向,促進缺乏影響、貢獻不大的學科為主干學科發展服務,使學科發展更加科學、合理、協調。
做好學科建設,任重而道遠,今后,學校將進一步優化學科布局,推動學科實力和水平不斷增強,深化特色發展戰略集成、協調多學科發展、促進學科交叉融合、拓展新興交叉學科,做好學科整體建設工作,為建設世界一流理工大學的目標作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