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華飛,北京理工大學數學與統計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歐洲數學會會員、美國《數學評論》評論員、德國《數學文摘》評論員。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4項,發表學術論文100余篇,60余篇屬于SCI或EI檢索期刊。指導博士研究生18名;碩士研究生25名。常年高質量地給本科生上基礎課。獲北京市教學成果獎2項。獲北京市教學名師獎、北京市優秀教師獎以及北京市優秀共產黨員稱號。
忠于黨的教育事業,傾盡心血培養學生
多年來,孫華飛教授一直奮斗在教學和科研的第一線,始終把黨的教育事業放在第一位。 作為北京理工大學數學建模培訓和競賽的主要負責人,多年來一直堅持利用課余和節假日參與指導培訓和競賽工作。多年來北京理工大學數學建模競賽成績一直位列北京市高校前茅,北京理工大學代表隊2013年獲得全國數學建模競賽本科組唯一的IBM創新獎。多次應邀到其它高校交流數學建模的經驗。北京理工大學每年有幾百名本科生參加數學建模的培訓,使得他們利用數學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獲得進一步提高,許多學生經過數學競賽對科學研究產生了興趣,跟隨老師從事科學研究。多名學生在本科期間就發表了學術論文,受到包括哈佛大學在內的世界著名高校的青睞繼續深造。
多年來一直堅持為本科生上基礎課程??偸亲非蟾哔|量的課堂效果,想方設法吸引學生來上課。在培養學生學好知識的同時,更注重培養學生的為人之道。引導學生愛黨愛國,增強對社會的責任感。一些學生說:來上孫老師的課不僅享受他講的知識,更享受“孫老師說事”。“考60分是本能,考100分是本事”,“低調是對他人的尊重”,“有耐心和愛心是一種能力”等說法在學生當中廣為流傳。
多年來他一直把學生當成寶兒,眼中沒有壞學生的概念,從來不歧視學習成績差的學生。尊重每一位學生的個性,在課堂上充分發揮學生的積極性,讓他們盡情地發表自己的見解,使學生在愉快的氣氛中享受知識,給予學生充分的信任,根本不用維護課堂秩序,上課效果極佳。在課堂上他適時、巧妙地把先進的文明灌輸給學生,傳播正能量。利用多年海外留學的親身經歷,引導學生深刻理解我國近代受列強侵略的原因,牢記落后就會挨打的慘痛教訓,認識到只有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把國家建設得強大起來,我們才能真正獲得世界的尊重。建立具有高度的科技創新能力,具有強大的國防力量,具有先進文明的強大的中國,成為年輕一代的艱巨使命。這一切的前提就是要求我們搞好眼前的學習,從每一道習題做起。告訴學生:不想當將軍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但是每一位將軍都是要從士兵做起。
他常年堅持舉辦有本科生參加的學術討論班,培養學生的學術能力。引導學生認清我們的學術水平與發達國家的差距,只有打好基礎,才有做國際最前沿的研究,才有能力為國爭光。指導學生閱讀和講解了大量的數學著名和學術論文,跟蹤國際前沿的研究領域。從這個討論班走出了一批又一批優秀的學生,他們打下了扎實的數學基礎,大多數進入了發達國家的著名高校繼續深造,為我們未來科技水平的提高儲備了重要的人才。
作為一名具有20多年黨齡的黨員,他始終把學生的事情放到心坎兒上。他多次為學生做關于出國、考研、就業等報告,每年為學生寫幾十封推薦信,多次親自為找工作的學生進行面試指導,每年利用電話和電子郵件回答學生的各種問題不計其數,可以說對學生是有求必應。他常說“對學生付出多少努力也不過分,我們就是干這個的”。他與指導的學生一起發表學術論文的署名,除非期刊方面有特殊要求,基本上都是學生為第一作者。他指導的學生遍布海內外,其中許多人都事業有成。每年春節他都會收到上百封拜年的電話、短信、賀卡,其中包括很多他說不出名字的人。除夕之夜他從來就沒有好好觀賞過春晚,因為那一刻他集中精力在回復這些孩子們的電話和短信上。他自豪地說:“學生的問候就是最好的禮物,對我來說這就是學生對老師的回報”。
在完成繁重的教學工作的同時,他細心指導了40多名博士和碩士研究生。其中畢業的學生都找到了滿意的工作。畢業的博士研究生中有10人在大學做教師,畢業的碩士研究生中有4人獲得美國大學的全額獎學金攻讀博士學位,1人獲得澳大利亞全額獎學金攻讀博士學位,1人獲日本大學全額獎學金攻讀博士學位,1人公派到英國攻讀博士學位,其余的在銀監局、銀行、華為、惠普、華能等單位工作。他對學院主管學生就業的老師說,我的學生就業不用你操心,我有獨門絕技。其實哪里是什么絕技,就是一種責任感。他的做法是:每當準備接收一名碩士或博士研究生時,跟每一位學生進行細致交流,根據學生的學術基礎以及學生的愿望“量體裁衣”,制定學生的發展方向和目標,一旦目標定下了,就不打折扣地堅決執行既定的計劃。期間即便出現了一點問題,利用一周兩次的討論班的時間就可以解決,確保學生實現自己的理想。深入了解學生的志向,家庭經濟狀況,外語水平和學術基礎等,由此確定未來的發展目標和畢業后的去向。對于學術基礎不太強的學生就要考慮畢業后就業的問題,要制定相應的專業學習和培訓,為就業做充分的準備。對于那些學習能力強,想要拿到國外著名大學的全額獎學金繼續深造的學生,要求他們在學術上做充分的準備,要發表質量高的學術論文。要求研究生參加學術討論班,主要目的是講解國外重要的學術著作,跟蹤解析國際最新研究成果。這種做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例如,王曉杰同學在這個討論班打下了很好的學術基礎,當年獲得了紐約州立大學石溪分校的全額獎學金攻讀博士學位。該大學的數學系擁有菲爾茲獎、阿貝爾獎以及沃爾夫獎的獲得者,幾何學更是排在全美前五名。多年來,通過這個學術討論班的訓練,有多名具有深厚學術基礎的學生被包括哈佛大學和北京大學等國內外著名高校錄取繼續深造。
多年來,他一直熱心關心年輕教師的成長。除了學院安排對青年教師的指導工作以外,還多次單獨安排新教師第一次上課前試講,糾正他們講課時存在的問題。對于同一學科的青年教師在學術上和生活都給予了很多的關懷,使得他們迅速成長,在教學和科研上都取得了很快的進步。
瞄準國家戰略需求,為提升基礎科學研究水平不懈奮斗
孫華飛教授認為,作為教授和博士生導師,應該在學術上過得硬,所從事的研究應該是國際上前沿的研究領域,所獲得的研究成果應該是能夠與國際同行進行比較的重要成果。在微分幾何研究領域中,利用數學大師陳省身和丘成桐的方法,推廣和改進了他們的部分研究結果,主要結果發表在Israel Journal of Mathematics、 Glasgow Mathematical Journal、Geometriae Dedicata、 Publicationes Mathematicae Debrecen等國際重要的數學期刊上。
2001年歸國后,主要研究方向為剛剛興起的信息幾何。信息幾何是一門交叉學科,既涉及微分幾何、拓撲學、李群、纖維叢等基礎理論,又涉及隨機過程、概率統計、信號處理、信息理論、控制理論、計算方法等應用學科,對研究者有很高的要求。近年來他領導的研究團隊從幾何結構入手研究信息幾何的理論及其應用,從事的研究連續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的資助。研究成果受到國際同行的關注,多次應邀在國內外作學術報告。信息幾何的創始人S.Amari在他發表的論文中引用了成果。法國著名信息幾何專家F.Barbaresco和意大利著名神經網絡專家S.Fiori多次索要研究論文并提出合作研究愿望。孫華飛研究團隊的主要研究成果有:
利用信息幾何建立了隨機控制框架和計算求目標函數的最小值的算法,給出了一些重要的統計流形的幾何框架,這些結果發表在Optimal Control, Applications and Methods、Bulletin of the Brazilian Mathematical Society、Chinese Physics B、Journal of the Korean Mathematical Society、Nuovo Cimento B、Entropy、Differential Geometry and its Applications等SCI檢索學術期刊上。
利用信息幾何研究了熵動力學系統上的Jacobi場的穩定性問題和布朗運動的幾何性質,主要結果發表在著名的SCI檢索學術期刊Advances in Mathematics、 Journal of Mathematical Physics、 The European Physical Journal- Plus上。
利用李群理論建立起研究線性系統的穩定性和最優控制的幾何算法,部分結果發表在 Applied Mathematics and Computation、Journal of Applied Mathematics、Acta Mathematics Sinica, English Series、Journal of Computational Mathematics等SCI檢索學術期刊上。
利用李群和纖維叢研究信息幾何,利用何樂群對正態分布流形進行了分類,在纖維叢上給出了統計流形的幾何結構。
他領導的團隊多年的努力,使得我們國家在信息幾何的研究領域中在國際上占有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