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群,女,1968年1月出生,1998年于清華大學獲博士學位,同年到北京理工大學工作至今。1999年破格晉升副教授,2003年破格晉升教授,2004年聘為博士生導師,歷任信息科學技術學院黨委副書記副院長,光電學院副院長,黨委書記。其中,1999-2001年在日本東京大學先端科技研究中心兼任客座研究員,2011年在美國Case Western Reserve University兼任講座教授。
郝群2003年入選教育部跨世紀優秀人才培養計劃,2006年獲北京教育創新標兵,2007年獲第八屆中國兵工學會青年科技獎、全國“巾幗建功”標兵稱號,2009年所在的“技術光學教學團隊” 獲北京市優秀教學團隊,同年受聘我國載人航天工程交互對接方案復核專家,2011年作為女教授協會副會長所在的北京理工大學女教授協會創新團隊獲全國“巾幗文明崗”,2013年獲北京市優秀教師,2014年獲北京高校優秀共產黨員,并帶領 “光學精密儀器課群研究型教學團隊”獲北京市三八紅旗集體。
長長的履歷中,有著許許多多的獎勵和頭銜,但為師者,育人為先。作為一個老師,郝群認為最基本的工作就是教導學生。
一、教書育人,師者本分
新竹高于舊竹枝,全憑老干為扶持,明年再有新生者,十萬龍孫繞鳳池。教書育人,培養學生,是教師最基本也是最神圣的工作。郝群長期堅持在教學科研工作一線,將傳承歷史與開拓創新相結合,將教學內容和科學研究的發展相結合,著力從事教育教學改革和研究。提出并落實以人文教育培養創新精神,以理科基礎培養創新能力,以工程實踐為導向培養創新思維的教學理念,取得了豐碩的教書育人成果。主講本科生、碩士生和博士生課程各一門,學生評價均在90分以上。積極指導國家大學生創新實驗計劃項目及科技競賽,在科研實踐中培養學生活用知識的能力。編著、主編出版3本教材。多次主持教育教改項目,每年發表2篇以上教研論文,2013年牽頭獲得1項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學成果一等獎,1項二等獎,2014年牽頭獲得1項國家級高等教育教學成果二等獎;2014年指導的學生獲得了全國大學生機械創新設計大賽一等獎;帶領的研究型教學團隊獲得了北京市優秀教學團隊及北京市三八紅旗集體。
也許這許許多多的數據獎項并不能完全代表什么,但同學們的評價卻是實實在在的。在光電學院,無論是選擇課程還是選擇導師,師兄師姐給學弟學妹的極力推薦中都會有郝群教授的名字,這不僅是她個人的人格魅力和學術水平的肯定,更是對其工作的認可和支持。
高校的老師,除了教書育人工作之外,科研同樣是工作的核心。郝群主持承擔了許多國家國防的重大重點科研項目,帶領學生不斷地突破創新,挑戰難點問題,取得了非常豐碩的科研成果。
二、科學研究,嚴謹創新
一線科研工作是創新思維的源泉,郝群堅持在科學研究中培養研究生的嚴謹作風和創新能力,同時利用科研中取得的最新成果更新教學內容,使學生及時了解當今世界最新的科技動態,開拓學術視野。近5年來主持了包括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儀器專項/面上項目、國防重大/重點基礎科研、國防技術基礎、總裝預研、總裝重大創新項目在內的十余項省部級以上科研項目。授權20項發明專利,發表論文200余篇,其中SCI、Ei收錄100余篇,近三年的代表作均以長文形式發表于本領域重要學術期刊Optics Express上,并被多次引用與高度評價。多次擔任國際會議大會程序委員會共主席、委員、分會主席等,在國際學術會議上十余次受邀做大會分會特邀報告。
她提出的虛擬干涉、隨機移相等測量新概念,被評價為“有明顯的新創意”,相應成果在光學頂級刊物Optics Letters和Optics Express上發表,并受邀日本“應用物理學會”年會、測量技術和智能儀器、SPIE等國際會議先后做特邀報告,據此提出的測試儀器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儀器專項資助,研制的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適用于普通同軸斐索干涉儀的隨機移相抗振干涉干涉系列儀器已在我國航天五院、中國計量科學研究院等相關研究院所,美國Pharos Scientific, LLC等國內外光電儀器類公司得到了應用,取得了明顯的社會和經濟效益。她帶領團隊成功地解決了微型光電系統的設計和研制中存在的共性特殊問題,以及寬波段智能成像系統的所涉及的核心技術問題,大幅提高了微型成像系統對復雜環境的適應能力。提出并研制的微型系列智能成像系統被鑒定為“具有顯著的創新性和先進性,研究成果屬國內首創”,“與美國DARPA資助的微型飛行器攜帶的相機相比,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相關成果已被用于總裝型號項目,德國西門子智能交通系統及國內多條生產線監控采用。2009年獲國防科技進步獎,2013年獲國防技術發明獎。人體通信是一種以人體為傳輸介質的通信技術,被認為是實現未來“普適計算”的重要途徑,被指定為IEEE802.15.4標準的物理層通信方式。郝群帶領團隊系統開展了該領域研究,與國際/美國光學學會會士(Fellow)、美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R.E. Hopkins光學工程中心主任Rolland教授合作完成了國際上第一部人體通信專著,授權我國第一項人體通信領域發明專利。
在上述科研工作中,郝群同志注重培養研究生的理論分析能力、實踐能力及創新性思維。作為導師和副導師指導畢業了16名博士生,其中1名獲得了2006年全國百篇優秀博士論文,多人獲得中國優秀理工科學生獎學金,以及北京理工大學優秀博士/碩士論文。
三、黨群工作,扎實負責
在教學科研工作的同時,郝群還承擔了學院的學科建設和黨群管理工作,做了大量工作。比如申報建設北京市高校市級校外人才培養基地;籌劃并實施與美國普林斯頓、華盛頓大學,俄羅斯薩馬拉國立航空航天大學、韓國建功大學等的交流與合作。作為實驗室副主任承擔“仿生機器人與系”統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申報與建設;作為實驗室副主任承擔“精密光電測試儀器及技”術北京市重點實驗室的申報與建設;參加籌建北京理工大學“地面無人系統研究院”,創建光電感測研究所,等等。郝群還兼任多項學術職務,有國家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會委員,中國載人航天工程二期測控分系統復審復核專家,中國儀器儀表學會理事,中國計量測試學會理事,中國兵工學會光電子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光學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兵工學報》(英文版)副主編,《光學技術》編輯委員會副主任等。
作為學院黨委書記,郝群堅持“圍繞中心抓黨建,抓好黨建促發展”的工作思路,發揮黨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的服務職能和保證作用,提高學院黨建和思政工作科學化水平,密切聯系群眾,真心服務群眾,有效強化了團結、凝聚了人心,促進了學院各項事業的發展。2012年,郝群組織學院申報的“光學工程”學科“和光電信息科學與工程”專業皆以工信部排名第1獲批工信部重點學科和重點專業;2011年 “光電信息科學與工程”專業在北京理工大學率先通過教育部工程教育專業認證,也成為全國第一個通過教育部工程教育專業認證的光電類專業,2013年“測控技術與儀器”專業再次通過工程教育專業認證;2013年學院一年同時獲批北京市重點實驗室和北京市工程中心;近3年來,學院連續獲批國家973、國家重大專項、國家重大儀器專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儀器專款3項項目,實現了科研經費年度過億元。
玉壺存冰心 朱筆寫師魂。早晨8點多郝群的辦公室已經打開,晚上10點多,郝群還在辦公室;研究生們經常收到她夜里1點、2點發來的指導科研工作的郵件,中午1點是和研究生們討論課題的時間;作為一名教授,郝群傳道授業解惑,培育了一代又一代的優秀青年;作為一名科研工作者,郝群砥礪創新,承擔了一個又一個的國家重大重點科研項目,與此同時,更是積極的從事學院的管理工作,科研的成果和學生的肯定是對一個老師最大的認可,用同學自己的話來說“這才是大學應該有的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