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理工承辦第四屆全國“博新計劃”前沿論壇
發布日期:2021-06-29 供稿:前沿交叉科學研究院 攝影:黨委宣傳部 馬寧
編輯:包長青 審核:唐水源 閱讀次數:6月20日至22日,第四屆全國“博新計劃”前沿論壇在北京友誼賓館舉行。本屆論壇由全國博士后管委會辦公室、中國博士后科學基金會主辦,北京理工大學承辦。來自全國各地的150余名“博新計劃”入選者和30余名博士后研究人員參會,參會人數是論壇設立以來最多的一次。本屆論壇設基礎前沿與交叉、大數據與人工智能、生物學與醫藥健康和新能源與新材料四個分論壇。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副部長、黨組成員、全國博士后管委會主任湯濤,北京理工大學常務副校長龍騰出席開幕式并致辭。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留學人員和專家服務中心主任、黨委副書記、中國博士后科學基金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夏文峰出席論壇并主持開幕式。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專業技術人員管理司司長、全國博士后管委會辦公室主任李金生,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留學人員和專家服務中心副主任、中國博士后科學基金會理事王霄,北京理工大學校長助理兼黨委教師工作部/人力資源部部長閻艷以及人力資源部、前沿交叉科學研究院相關負責人出席論壇。
中國工程院院士、油氣鉆井工程專家蘇義腦,中國科學院院士、水稻分子遺傳學家錢前,北京科技大學副教授、2018年“博新計劃”入選者蔣雖合,北京理工大學特別研究員、2019年“博新計劃”入選者王潘丁分別作特邀報告。
蘇義腦院士是我國博士后研究人員中入選中國工程院院士的第一人。蘇義腦院士回顧了自己博士后期間的研究經歷,講述了他自90年代起潛心進行鉆井重大科研項目攻關,為國家研制自主研發的鉆井工具、獲得獨立知識產權等經歷,希望廣大博士后勤于實踐、善于思考、勇于創新、用心堅持,實現自我成才,成為國之棟梁。
錢前院士講述了歷代雜交水稻人為解決“中國人吃飯問題”付出的辛勤勞動,介紹了每一株雜交水稻從研發到授粉,從一次次實驗失敗到成功的艱辛歷程,勉勵年輕學者們從事科研事業不要懼怕吃苦和失敗,不同領域的青年學者們可以通過博新計劃的支持,加深了解、增強互動,把國家的高新技術應用到農業上來。
蔣雖合副教授介紹了自己的研究課題,并結合自己的科研經歷希望年輕人要堅持挖掘科學問題,取得原創性的成果,為學科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王潘丁特別研究員介紹了自己在實驗固體力學領域的研究進展,以及相關科研成果在航空航天工程上的應用,分享了從工程需求中提煉科學問題的經驗,號召博士后們將科學研究與國家重大需求牽引相結合。
開幕式前,北京理工大學校長、中國工程院院士張軍與湯濤及特邀報告專家進行交流座談。
北京理工大學是中國共產黨創辦的第一所理工科大學,傳承紅色基因,走出了一條中國共產黨創辦和領導中國特色高等教育的“紅色育人路”。正值建黨100年之際,論壇還特別組織參會博士后研究人員參觀了北京理工大學校史館、北京電動車輛協同創新中心、智能機器人與系統高精尖創新中心等,厚植青年學者們的愛國情懷,培育強烈的社會責任感,為國家富強、民族復興、人民幸福不懈奮斗。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