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宇航學會深空探測技術專業委員會第二十屆學術年會召開
發布日期:2024-09-04 供稿:宇航學院 葛丹桐、梁子璇 攝影:曹頤林、牟沛然
編輯:趙亞康 審核:龍騰 閱讀次數:8月28日至31日,中國宇航學會深空探測技術專業委員會成立二十周年紀念大會暨第二十屆學術年會在昆明召開。本次會議由中國宇航學會深空探測技術專業委員會、北京理工大學共同主辦,昆明理工大學承辦。
開幕式由深空探測技術專業委員會常務副主任委員、北京理工大學崔平遠教授主持。昆明理工大學校長王華代表承辦單位致歡迎詞。
探月工程首任總指揮、專業委員會名譽主任委員欒恩杰院士在視頻致辭中回顧了二十年來專業委員會堅持服務我國深空探測事業,為促進深空探測技術發展、繁榮學術思想、推動技術進步、普及深空知識所作出的突出貢獻,表示專業委員會已成為我國深空探測領域共商共享、創新發展的高端學術技術交流平臺和中堅力量,希望專業委員會繼續傳承探月精神、航天精神,為實現航天強國夢而努力開拓奮進。
探月工程總師、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吳偉仁院士出席會議并致辭。他回顧了專業委員會成立的背景,以及二十年蓬勃發展歷程中取得的一系列重要成就,表示專業委員會目前已成長為一個跨行業、跨部門、跨地區的極具凝聚力和影響力的知名學術團體,很好地支撐、引領和推動了我國深空探測事業的發展。
中國宇航學會秘書長王一然充分肯定了專業委員會在集聚專家資源、開展深空領域學術交流、推動學科發展建設和人才培養方面作出的積極表率,期待專業委員會在下一個二十年里,不斷加強深空領域學術交流和科研合作,為航天強國建設做出更大貢獻。
本屆年會特邀清華大學戴瓊海院士、中科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王赤院士、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劉繼忠總師、中科院上海天文臺洪曉瑜研究員、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宋征宇總師等11位專家學者,分別就計算巡天成像、冰巨星探測的前沿科學問題、我國重型運載火箭工程、深空測控、航天運輸、月球科研站、小天體探測與防御、“中國復眼”、人工智能賦能航天等前沿技術與科學問題做大會報告。
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總師李東院士,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裴照宇總師,以及國防科技工業科技委、昆明市科學技術局等相關單位領導專家應邀出席會議。來自國內深空探測領域相關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的200余位專家學者參加會議。
為紀念中國宇航學會深空探測技術專業委員會成立二十周年,本屆年會特地制作了專業委員會成立二十周年紀念短片和畫冊,總結回顧了專業委員會在過去二十年里從創立到發展的歷程,以及在創辦學術期刊和人才培養等方面取得的成效。同時,專業委員會會刊《深空探測學報(中英文)》組織了“紀念中國宇航學會深空探測技術專業委員會成立20周年專刊”,欒恩杰院士為專刊作序。
本屆年會以“夢啟深空二十載,探索宇宙鑄輝煌”為主題,設置了大會特邀報告和“深空任務總體與軌道設計技術”“深空自主導航與制導控制技術”“深空科學與相關技術”“小天體智能柔性附著技術”四個專題論壇,旨在搭建一流學術交流平臺,推動我國深空探測領域科學與技術發展。本屆年會入選《中國宇航學會重要學術會議指南(2024)》,會議期間還召開了《深空探測學報(中英文)》編委工作會議。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