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前沿交叉科學與未來立體交通”全國博士后學術成果論壇在濟南舉辦
發布日期:2020-11-24 供稿:黨委教師工作部/人力資源部、合作與發展部 攝影:合作與發展部
編輯:于笑湉 審核:閻艷、鄒美帥 閱讀次數:11月23日至24日,由全國博士后管委會辦公室、中國博士后科學基金會和北京理工大學共同主辦,北京理工大學前沿技術研究院(濟南)承辦的“前沿交叉科學與未來立體交通”全國博士后學術成果論壇在濟南舉辦。論壇共邀請和吸引了“前沿交叉科學與未來立體交通”相關領域專家、學者、企事業單位代表及博士后、博士生等180余人參會。
23日上午,開幕式在濟南市舜耕山莊舉行。濟南市人民政府副市長王桂英,中國博士后科學基金會基金管理處處長陳穎,中國科學院院士、二〇一研究所研究員毛明,北京理工大學副校長龍騰,山東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人才開發處處長褚國良,山東省科學技術廳高新技術處主任王金輝,濟南市高新區管理委員會副主任李濤等受邀出席。開幕式由北京理工大學校長助理兼黨委教師工作部/人力資源部部長閻艷主持。
龍騰、陳穎、王桂英分別代表北京理工大學、中國博士后科學基金會和濟南市人民政府致辭。
龍騰對出席論壇的各位專家、嘉賓及博士后表示熱烈歡迎和誠摯感謝。他表示,今年是“十四五”規劃順利啟航的奠基之年,交通強國戰略全面啟動。在這個重要的歷史節點,本次學術論壇的舉辦具有重要意義。他談到,論壇以技術創新需求為導向,圍繞領域內的基礎科學、熱點問題和前沿技術,通過研討立體交通未來發展的新思路和新趨勢、展示新成果,有效推進技術創新與校地合作,促進博士后研究人員及時了解學術前沿動向,碰撞思想的火花,共同為建設現代化城市綜合立體交通體系建言獻策、貢獻力量。
陳穎就中國博士后工作特色、意義及發展中的制度創新做了詳細介紹。她表示,在多學科交叉融合共同推動社會運行方式深刻變革的背景下,在北京理工大學的人才智力優勢和山東省的產業資源優勢的支持下,本次論壇將充分激發博士后研究人員科技創新與干事創業的激情,助力我國在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中搶占先機。她希望作為重要科研力量的博士后研究人員,要積極主動地擔當起攻堅重任,瞄準世界科技前沿,面向國家重大戰略需求,加強基礎和前沿研究,為世界科技發展作出中國貢獻。
王桂英對多年來支持濟南發展的各位專家和朋友表示感謝。她表示,建設交通強國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立足國情、著眼全局、面向未來作出的重大戰略決策。本次論壇為大家搭建了交流思想、碰撞智慧的平臺。濟南將進一步加強與高校院所、科研機構的合作,為助推科技創新和新舊動能轉換貢獻力量。
開幕式后,毛明、龍騰及山東大學尹龍衛教授分別做了精彩的主旨報告。主旨報告會由北京理工大學陳人杰教授主持。
毛明回顧了我國特種車輛技術三代人60余年間的奮斗歷程,闡述了履帶車輛電驅動技術、非線性懸掛技術等方面的最新進展,以及特種車輛技術未來的發展方向。龍騰著重介紹了面向復雜場景下的雷達探測與信息處理方法,以及在動物遷飛監測、探鳥、反無、機場異物檢測等四個民用領域的推廣應用。尹龍衛提出,基于Mxene材料設計二維納米復合材料,能為電化學反應提供更多活性位點,提升其在鋰/鈉/鉀離子及超級電容器的反應動力學,進而明顯提升電池的循環穩定性及倍率性能。
23日下午,“先進能源材料與新型電池”“未來立體交通裝備及其關鍵技術”“新一代信息技術及智慧交通”三個分論壇分別舉行,共進行了19場專題報告和18場成果發布。與會專家、博士后就論壇相關前沿熱點話題開展了熱烈討論與深入交流。毛明院士對“未來立體交通裝備及其關鍵技術”分論壇進行了全程點評。
24日上午,2020年“前沿交叉科學與未來立體交通”全國博士后學術論壇優秀成果評選和表彰大會舉辦。論壇共評選產生了優秀成果一等獎5個,二等獎5個,三等獎8個,優秀成果獎3個。
論壇的成功舉辦為全國相關領域青年學者搭建了一個思維碰撞的平臺,促進了專家與博士后的深度交流,助推了博士后人才隊伍的蓬勃發展,激勵青年學者們緊跟時代、肩負使命、勇于擔當,為建設交通強國貢獻智慧和力量。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