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理工第二十一期特立青年學術沙龍“功能分子體系的精準構建與性能調控”專題成功舉辦
發布日期:2020-05-20 供稿:校科協 化學與化工學院
編輯:王玉國 審核:胡晗 閱讀次數:5月19日上午,北京理工大學第二十一期特立青年學術沙龍“功能分子體系的精準構建與性能調控”專題,通過騰訊會議在線舉行。本次學術沙龍由北京理工大學科學技術協會主辦,北京理工大學化學與化工學院承辦。北京理工大學化學與化工學院院長張加濤致辭。來自中國人民大學、南方科技大學、浙江大學、中科院化學所和北京理工大學的優秀學者作了精彩報告。我校30余名師生參加了此次學術沙龍。學術沙龍由化學與化工學院金旭輝教授主持。
圍繞本期學術沙龍“功能分子體系的精準構建與性能調控”主題,共邀請了校內外6位優秀青年教師作報告。
中國人民大學教授王亞培作了題為“個性化‘黑材料’制造”的報告,論述了具有優異的光熱轉換性能的熱塑性能極佳的橡膠,向大家詳細介紹了光熱轉換觸發的“殺菌釋菌”系統。
南方科技大學副教授何鳳作了題為“氯取代三維網狀受體材料”的報告,介紹了構筑具有特定傳輸結構的受體體系的策略,他表示該策略也利于擴展溴、三氟甲基等具有更大半徑的功能基團調控受體分子構型。
浙江大學研究員李昌治作了題為“聚合物光伏的異質界面調控”的報告,詳細介紹了對Lewis堿負離子可控摻雜有機半導體方法和 Lewis酸堿作用調諧界面的分子策略的進一步研究,實現了高效跨有機與無機(導體和半導體)界面電荷輸運,制備了高性能聚合物單結和多結太陽電池。
中科院化學所研究員喬燕作了題為“基于化學體系的人工細胞及種群”的報告,向大家介紹了可以存在通訊行為的原始細胞種群的構筑方法、對仿生細胞進行統計表征的新方法及從統計層面上建立了原始細胞種群的表征方法學。
北京理工大學特別副研究員戎宏盼作了題為“面向電催化的原子精度結構調控”的報告。針對在電催化領域通過原子精度的結構調控有效提高催化劑的活性、穩定性與選擇性的策略展開論述。
北京理工大學副研究員鄭小燕作了題為“分子組裝體的結構與光電功能調控的理論模擬 ”的報告,介紹了分子組裝體結構形成過程、分子組裝體結構與發光及載流子傳輸性能的關系。
本期論壇的成功舉辦為青年科技人才提供了寬松、自由的交流平臺,增加了青年科技人才相互之間交流的機會。
特立青年學術沙龍的創辦,為我校青年教師和研究生與校外優秀學者在國際前沿科技及熱點研究領域開展交流合作提供了平臺,得到學校青年教師的熱烈歡迎和廣泛響應,希望通過這個平臺,促進學科之間的交叉融合,激發新的創新思路和想法,增強學校、學院和學科之間的交流合作。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