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度分子醫學與生物診療工業和信息化部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會會議成功召開
發布日期:2020-01-17 供稿:科研院、分子醫學與生物診療工業和信息化部重點實驗室 生命學院 攝影:生命學院
編輯:秦奎偉 審核:周連景、羅愛芹 閱讀次數:分子醫學與生物診療工業和信息化部重點實驗室(以下簡稱重點實驗室)2019年度學術委員會全體委員會議于12月25日,在北京理工大學國際教育交流中心舉行。
學術委員會主任、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張玉奎院士,副主任北京化工大學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院長童貽剛教授,副主任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吉訓明教授,學術委員會委員北京醫院楊澤教授、北京理工大學生命學院院長羅愛芹教授、北京理工大學謝海燕教授參加會議。北京理工大學副校長王博教授和科研院副院長王佳楠及重點實驗室師生參加了會議。
上午會議伊始,王博首先致辭,代表北京理工大學歡迎并感謝蒞臨本次會議的各位專家,希望各位委員為重點實驗室的發展把好脈,建言獻策,幫助重點實驗室繼續凝練研究方向,提出發展目標與要求。同時希望各位專家與我校建立長期聯系,為我校的長期發展提出寶貴建議,為重點實驗室引薦優秀人才,支持實驗室的長期建設與發展。希望重點實驗室做好頂層設計和謀劃,把握機遇,在“雙一流”建設中激流勇進,激情進取,盡快取得重要進展和重要成果。王博為學術委員會主任張玉奎院士及其他學術委員會委員頒發了聘任證書。
在學術委員會主任張玉奎院士主持下,實驗室副主任霍毅欣教授進行了工作匯報,回顧了實驗室的定位、研究方向、人才隊伍、研究特色及近期取得的進展與成績。實驗室自2018年9月經工業和信息化部正式批準建設以來,學校大力支持重點實驗室的建設和資源整合,為完成重點實驗室的建設目標打下良好基礎。實驗室的研究隊伍得到進一步加強,實驗室在國家重大/重點科研項目方面取得了新的進展,先后牽頭或參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國際合作重大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優秀青年科學基金項目,北京市自然科學基金重點研究專題項目,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合成生物學專項課題等。在科學科研成果方面,在藥用氨基酸高產菌株高通量篩選技術、細胞仿生納米診療系統的構建及應用等方面取得重要進展,論文先后發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和ACS Nano等高水平期刊上。
學術委員會委員對實驗室的規劃與思路、主要研究方向、發展目標、相關文件等進行了認真的審議和討論。學術委員會一致認可實驗室設立的重要性、建設目標以及實驗室獲批后取得的重要進展。同時對重點實驗室繼續凝練研究方向、聚焦原創性研究與服務國家重大需求等方面提出了寶貴的建議。
當天下午, 5位實驗室成員進行學術報告,董磊教授、高昂教授、楊宇副教授、張金鳳副教授、王燕峰助理教授分別就“shp2依賴的腫瘤治病機制與治療”“mRNA介導的基因表達調控研究”“師法自然-尋找塑料污染的清道夫” “自組裝納米藥物的制備及其在生物醫學中的應用”“觸覺感受的分子機制與藥物開發”等研究方向進行了報告,與會者就相關內容進行了熱烈的學術討論。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