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首屆國際電磁學術沙龍在北理工成功舉行
發布日期:2019-08-21 供稿:信息與電子學院 攝影:信息與電子學院
編輯:曹安琪 審核:司黎明 閱讀次數:2019年首屆國際電磁學術沙龍(2019 International Academic Solon for Applied Electromagnetics, 2019 IASAE@Beijing)于7月5日在北京理工大學成功舉行。本次學術沙龍的主題為“談場論波、說理做工”,聚集了新加坡國立大學、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北京航天航空大學、北京理工大學、北京郵電大學、北京交通大學、中國傳媒大學、首都師范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空軍工程大學、航天科工集團公司、航天科技集團公司、中國兵器工業集團公司、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中國計量科學研究院、中科院電子所、華為技術有限公司等多個國家近20所高校、30多個研究所和公司的電磁場與微波技術領域專家、學者和企事業單位人員120余人參加了會議。
會議特邀新加坡國立大學的陳志寧教授、北京大學的李廉林研究員、清華大學的李越副教授、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的吳琦副教授、北京郵電大學的齊紫航博士、北京交通大學的李雨鍵教授、中國傳媒大學李增瑞教授、首都師范大學趙國忠教授、北京理工大學呂昕教授、潘小敏副教授、林峰副教授、司黎明副教授等分別作題為“Metasurface Antennas: Modeling and Design”“ 電磁感知最新進展”“ 波導等效媒質”‘統一的’”特征模分析方法”“ 基于基片集成空腔波導的毫米波天線技術”“毫米波互補源天線的研究進展”“超材料在RCS減縮與吸波中的應用研究”“太赫茲時域光譜技術及其應用”“功率固態器件電磁場——熱場耦合效應探討”、“電磁寬角度掃描的精確高效計算”“多功能可重構耦合器設計” “超材料5G MIMO天線技術與應用”的大會主題報告。北京理工大學信息與電子學院黨委書記薛正輝教授代表主辦方對與會嘉賓的到來表示歡迎,微波技術研究所所長孫厚軍教授就北京理工大學電磁場與微波技術專業做了簡單介紹。在專題討論環節,與會嘉賓圍繞《電磁場理論》國內外教學改革的研究與實踐、Metamaterial vs. Antennas、Terahertz vs. 6G等內容展開了廣泛而深入的熱烈討論。
國際電磁學術沙龍(International Academic Solon for Applied Electromagnetics)由新加坡工程院院士、IEEE Fellow、新加坡國立大學教授陳志寧和毫米波與太赫茲技術北京市重點實驗室主任、CIE Fellow、北京理工大學電子科學與技術學科責任教授呂昕共同發起,首屆會議由北京理工大學主辦,信息與電子學院、國際交流合作處、毫米波與太赫茲技術北京市重點實驗室、博浩科技有限公司聯合承辦。國際電磁學術沙龍旨在聚集活躍的中外研究人員與專家,就電磁場與波理論研究、技術發展及工程應用展開廣泛的研討與腦力風暴。同時極力促進產學研界研究與工程技術人員的相互交流,共同促進電磁與電子信息技術的教育、學術與科技的創新與發展,為海內外的專家學者和在校同學提供電子科學與技術學科領域交流思想、激發火花的平臺。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