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理工大學法學院主辦第四屆智能科技法治論壇
發布日期:2020-12-14 供稿:法學院 攝影:法學院
編輯:于璐 審核:李壽平 閱讀次數:12月12日,第四屆智能科技法治論壇在北京成功舉行。此次論壇由中國法學會法理學研究會作為學術指導單位,北京理工大學法學院主辦,智能科技風險法律防控工信部重點實驗室、北京理工大學智能科技法律研究中心、北京理工大學科技與人權研究中心承辦。在京各科研院所、實務部門、互聯網企業的百余名專家和學者代表參加了本次論壇。
論壇開幕式由智能科技風險法律防控工信部重點實驗室主任、北京理工大學科技與人權研究中心主任齊延平主持。齊延平教授對與會嘉賓表示熱烈歡迎,并向大家介紹了本次論壇的組織單位和學術指導單位的基本情況。
國際宇航科學院社會科學學部院士、北京理工大學法學院院長李壽平和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中國法學會法理學研究會會長、中國法學會網絡與信息法學研究會會長李林為本次論壇致辭。李壽平回顧了歷屆論壇的舉辦情況,介紹了論壇采取邀請科學研究者與法學研究者共同參與的特色,強調了北京理工大學法學院在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學科建設方面貫徹智能科技和法律交叉融合的發展思路。
李林談到,智能科技法學的發展,必須充分認識習近平法治思想的重大意義和深遠影響,深刻領會習近平法治思想的精神實質,全面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的實踐要求;圍繞智能科技推動法治發展,推進智能科技和全面依法治國實踐的內在融合,促進法治和智治相結合的現代國家治理路徑變遷;統籌智能科技發展與國家安全相協調,防范智能科技給個人安全和國家安全帶來的異化風險;統籌國內法治和涉外法治之間的關系,全面推進網絡空間法治化和打造新型的社會治理模式;促進科技界與法律界的跨學科交流。
本次論壇邀請三位嘉賓進行主旨發言。北京理工大學圖書館館長、計算機學院教授牛振東圍繞“大數據技術的新發展”介紹了大數據技術的概念、背景、狀況、國家政策和實例。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法學院院長、教授梅夏英圍繞“企業數據法律保護模式”介紹了企業數據的特性,企業數據問題的產生、保護手段思路、方式與比較分析、形成互聯網的基本規則等,并強調數據問題要形成基本秩序。智能科技風險法律防控工信部重點實驗室辦公室主任、北京理工大學法學院助理教授陳姿含從目前我國網絡信息安全規范體系狀況以及立法困境方面分析“網絡信息安全立法趨勢”。
本次論壇共設三個主題單元。第一單元圍繞“個人信息保護與數據治理”展開,本單元由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研究員、《環球法律評論》副主編支振鋒,公安部第一研究所副研究員魏波主持。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副教授、未來法治研究院副院長丁曉東,北京互聯網法院審委會委員、綜合審判二庭副庭長劉書涵,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法學院副教授、數字經濟與法律創新研究中心執行主任許可,阿里集團政策法規研究室專家劉明分別進行了主題發言。內容涉及執法和司法視角下的個人信息保護、個人信息權益糾紛案件司法實踐及難點、重大公共衛生事件的數據治理、需求導向的數據產權制度構建。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副研究員周輝、北京師范大學法學院副教授吳沈括進行了評議。
本次論壇的第二單元圍繞“數字經濟發展與數據安全”展開,本單元由北京郵電大學人文學院教授羅楚湘主持。中央財經大學法學院講師張金平、北京科技大學文法學院副教授張凌寒、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中級工程師程瑩、北京理工大學智能科技法律研究中心研究員王磊分別進行了主題發言。內容涉及RCEP對數據跨境流動規則的影響、平臺監管的算法問責制、數字經濟背景下網絡平臺數據利用與責任重構、個人數據治理的法律邏輯與思考。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法學院助理教授雷震文、北京交通大學法學院講師王毅純、騰訊研究院法律研究中心秘書長柳雁軍、京東法律研究院秘書長嚴少敏、美團數據合規法務總監劉笑岑進行了評議。
本次論壇的第三單元圍繞“數據主權與網絡犯罪治理”展開,本單元由北京理工大學法學院教授洪延青主持。清華大學法學院副教授劉晗,北京市海淀區人民檢察院科技類案件負責人、第二檢察部副主任李剛,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研究員楊春白雪,北京理工大學法學院助理教授孫本雄分別進行了主題發言。內容涉及數據主權的概念、貿易協定中的數據流動規則、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犯罪的刑事實務以及刑事治理路徑。北京理工大學法學院副教授李華、百度公共政策研究院執行院長張麗君、字節跳動法律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曹苓進行了評議。
論壇最后,北京理工大學法學院教授、北京理工大學科技與人權研究中心副主任肖君擁進行了總結發言。肖君擁教授談到,來自不同學科和單位的與會嘉賓為本次論壇的成功召開貢獻了寶貴的思想資源,同時論壇也將繼續致力于為智能科技法治研究者提供良好的對話平臺,并在此基礎上通過多種方式增進大家的學術交流。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