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理工在腕帶式持續血壓測量方面取得重要研究進展
發布日期:2021-08-23 供稿:計算機學院 李凡
編輯:林婷 審核:丁剛毅 閱讀次數:近日,北理工計算機學院李凡教授團隊在腕帶式持續血壓測量方面取得重要研究進展。相關研究成果“Crisp-BP: Continuous Wrist PPG-based Blood Pressure Measurement|”被國際頂級會議The 27th Annual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obile Computing and Networking(MobiCom 2021)錄用。論文第一作者為計算機學院二年級博士曹燁彤,其他學生作者為陳慧杰,指導教師為計算機學院李凡教授(通訊作者)和美國天普大學王昱教授。
由ACM SIGMOBILE贊助的國際會議MOBICOM是計算機網絡領域難度最大,影響力最高的國際學術會議之一(CCF認定A類會議),審稿嚴苛,每年平均僅錄用30篇左右長文,在學術界和工業界均有非常大的影響力。此次李凡教授團隊被錄用論文為北京理工大學首篇MobiCom錄用長文,為提高我校的國際學術聲譽具有重要意義。
該研究工作利用腕帶設備(如智能手表、智能手環)中常見的心率傳感器提取血管容量變化特征,結合深度神經網絡可以實現24小時持續血壓檢測。具體研究工作解決了動脈脈搏信號提取,設備皮膚接觸壓力校正,血壓估計方面的技術難題。相關研究結果在無創、無袖帶持續血壓檢測技術領域跨出了重要一步。
李凡教授科研團隊在基于移動設備的智能感知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頂尖研究成果,如通過智能音箱發出的音頻信號感知健身動作,通過智能手機的音頻傳感器識別舌頭、下顎動作,追蹤手掌移動軌跡,檢測駕駛員是否存在疲勞、吸煙等不安全狀態及行為,利用手環的運動傳感器協助癡呆老人清洗手部,利用手環的脈搏波傳感器提取生理特征并實現身份認證等。相關成果發表于INFOCOM2017, 2019, 2020, 2021, UBICOMP2019, 2020, IEEEE Transactions on Mobile Computing等國際頂級會議和期刊。部分研究成果形成了自主知識產權,研究成果對于物聯網智能感知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