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報道兩會上的北理工聲音
發布日期: 2021-03-10 供稿:黨委宣傳部
編輯:吳楠 審核:藺偉 閱讀次數:【編者按】2021年全國兩會開幕以來,北京理工大學黨委書記趙長祿、光電學院教授王涌天、人文與社會科學學院院長李健作為第十三屆全國政協委員,活躍在兩會現場,參政議政、建言獻策,發出“北理工聲音”,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
趙長祿委員:引導畢業生到戰略性新興產業就業創業
高校畢業生就業問題牽動各方關心。據統計,2021屆高校畢業生總規模909萬人,再創新高,就業工作面臨嚴峻挑戰。“高校要積極引導學生將個人發展同國家需要相結合,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業。”全國政協委員、北京理工大學黨委書記趙長祿說。
趙長祿表示,面對復雜的就業形勢,高校要引導畢業生多渠道就業和到基層就業,開拓戰略新興領域,挖掘平臺經濟、共享經濟中的就業機會,引導畢業生到戰略性新興產業就業創業。鼓勵畢業生到先進制造業、現代農業、現代服務業等領域多元化多渠道就業。
在趙長祿看來,雖然目前國內疫情防控和社會經濟逐漸向好,但是2021年就業形勢卻依然嚴峻復雜。相較于畢業生規模的快速增加,崗位供給仍呈現“僧多粥少”的局面。受疫情影響,未來崗位供給情況還存在很多不確定因素。就業的結構性矛盾更加突出。從單位性質上看,國有企業、事業單位和黨政機關成為了畢業生就業首選,到民營企業就業意愿一般;從地域上看,畢業生到東部經濟發達地區就業意愿較高,到西部、東北地區就業意愿一般。此外,在就業心態上,畢業生“等一等”“看一看”的“慢就業”心態進一步增強,畢業生和家長的深造期望進一步升高,一定程度上影響學生及時就業。
為此,趙長祿建議,政府部門進一步加大在就業政策方面的支持力度,如第二學士學位招生、科研助理等方面的政策,能夠有效緩解畢業生的就業壓力。同時,進一步規范就業市場,維護畢業生合法權益。
對于高校畢業生,趙長祿建議他們要樹立正確的擇業觀,盡早確立目標,做好生涯規劃。充分了解自己的特長、興趣和優勢,樹立明確的目標作為奮斗的方向。
相關報道:
趙長祿委員:持續加強制造業基礎能力建設
結合我國制造業發展的整體形勢,針對我國制造業科技存在的差距和問題,趙長祿提出以下建議:
一是鼓勵、引導、支持高校積極開展智能制造等新工科專業建設的同時,加大力度支持傳統材料學科、制造大類學科專業的建設與發展,通過政策環境、輿論引導、宣傳等方式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多渠道引導優質生源報考攻讀制造大類學科專業,確保為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和制造強國建設提供可持續的高素質人才供給。
二是支持材料、制造、信息等多學科前沿技術交叉融合,建設材料-設計-工藝一體化平臺,開展材料-設計-工藝制造-產品的全鏈條系統性研究與開發,培養高素質復合型人才。
三是優化科研創新能力,除加強信息技術相關科研創新、信息技術與制造技術融合創新以外,進一步強化基礎材料、基礎制造科學與技術、基礎工藝等方面的研發能力,快速增強傳統基礎制造領域的科技創新能力。
四是建立材料數據庫、工藝基礎數據庫、試驗測試平臺,建立開放合作共享機制和持續優化完善機制,鼓勵高校、研究機構、企業等用戶共享應用,夯實制造業基礎能力。
相關報道:
新華網:“鏈”上下功夫,“云”上遇新機——代表委員為制造業發展“支招”
趙長祿委員:建議設立“一帶一路”人才培養專項計劃
要注重產學研結合,加快推進“一帶一路”國際聯合實驗室和聯合研發中心建設。建議實驗室注重經貿合作需求牽引,以服務需求為導向,以人才培養、科技合作為長效支撐,政府引導、企業投入,依托高校科研院所的人力智力優勢,建立共建長效機制。
相關報道: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趙長祿委員:建議設立“一帶一路”人才培養專項計劃
王涌天委員:利用“互聯網+”手段,加強對校外在線培訓準入、備案審查和綜合治理
要盡快將中小學教育專網的建設列入國家新基建項目規劃,夯實部際和區域間協調機制,頂層規劃、分步建設、分類實施、分級投入。一是建議在現有的教育科研網的基礎上全面建成快速、穩定、綠色、安全的教育專用網絡,建立教育專網組織管理體系和運營維護機制。二是加強教育云服務、數據中心等平臺建設,提高線上教育網絡穩定性,確保帶寬,保障教學質量。三是建議借助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工程等項目,通過納入基本預算、撥付專項資金、設立專門項目等措施加強網絡基礎設施的建設與應用,高位、精準補齊農村、邊遠、貧困、民族地區和薄弱學校的網絡短板。四是建立面向教育的不同網絡、數據的互聯互通機制和應急機制,建立教育專網運行維護長效機制,提升教育網絡的彈性擴展能力,保障教育網絡與公眾互聯網、學校網絡與家庭網絡的互通,既優化骨干網絡互聯,也重視“最后一公里”和端到端的服務質量監測。
相關報道:
人民政協網:全國政協委員、北京理工大學光電學院教授王涌天:利用“互聯網+”手段,加強對校外在線培訓準入、備案審查和綜合治理
王涌天委員:發展在線教育 促進教育公平
加快建設中小學教育專網;多部門聯動,加強在線教育監管,確保在線教育健康發展;以5G通信、大數據、人工智能、虛擬現實等現代信息技術為驅動,建立并完善面向在線教育的公共服務技術體系。
相關報道:
新華社客戶端:代表委員在線談|王涌天:發展在線教育 促進教育公平
王涌天委員:制定工業軟件數據表達和存儲格式的國家標準
近年來,建設制造強國、質量強國、網絡強國、數字中國成為輿論熱議的話題。王涌天認為,中國作為制造大國,在工業軟件這一現代制造業的關鍵環節上絕不能受制于人,必須做到獨立自主、自力更生。
相關報道:
李健委員:經濟學視角解讀鄉村振興的重要意義
在政府工作報告中,特別提到鄉村振興。鄉村振興的具體措施主要有三大方面:第一,圍繞著糧食安全來展開。這項措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能夠真正地確保14億中國人的飯碗端在自己手上,是鄉村振興的基礎。第二,脫貧攻堅已經取得歷史性的勝利,在這樣一個背景之下,很多人特別關心貧困戶的未來發展問題。因此在政府工作報告中,特別提到建立長效機制,鞏固脫貧成果。第三,我們國家18億畝耕地,相對于現在的農村人口來講,人多、地少,農民的收入有局限,嚴重制約了我們國家小康社會的建設。所以要建設新型城鎮,讓農村多余的勞動力、多余的人口轉移到小城鎮中。
世界產業發展的歷史表明,從事農業的勞動力比例高低,是經濟發展的重要指標。這個比例越高,說明產業結構越低級化。所以,不管是遵循人類社會的發展規律也好,遵循經濟發展規律也好,農村剩余的勞動力應該往城市轉移,但是往大城市轉移了,又會帶來大城市病。因此,中央提出要建設新型城鎮,我覺得很精準,符合歷史的發展規律,也符合經濟的發展規律。
相關報道:
李健委員:909萬個期待:如何為大學生就業保駕護航
909萬人,2021屆高校畢業生總規模再創新高。
李健表示,從歷史發展來看,危機中往往蘊含著大機遇。就業就是選擇未來的發展方向,大學生們不要只看眼前利益,要選擇有發展前景的行業。“疫情僅僅是一個突發事件,同學們要堅定對未來的信心,相信困難都是暫時的。”李健說。
相關報道:
李健委員:法治護航 久久為功
近年來,法律法規越來越完善、越來越精細,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提供了強大的法治支撐。
相關報道: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