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學季:用青春奮斗告白祖國
發布日期: 2019-09-16 供稿:中國教育報
編輯:吳楠 審核:王征 閱讀次數:原文標題:開學季:用青春奮斗告白祖國
原文鏈接:http://paper.jyb.cn/zgjyb/html/2019-09/14/content_524321.htm?div=-1
新學期伊始,中國人民大學迎來了近9000名新生。在深化“三全育人”綜合改革的背景下,今年,中國人民大學專門實施青春啟航、紅船領航等五大基礎工程。“學校今年第一次實施新生‘導師領航’計劃,為全體本科新生配備‘成長導師’。近1500名導師每人對接1—3名學生,每月至少保證進行一次面對面交流,全方位指導學生成長發展。”中國人民大學黨委學生工作部副部長袁世琨說。
像中國人民大學一樣,迎新季各高校聚焦立德樹人,用向祖國告白、上開學第一課、科技迎新等豐富多彩的活動幫新生找到“大學的正確打開方式”。
愛國主題教育告白祖國
以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為契機,各個高校將愛國主題教育融入開學季,精彩紛呈。
中國農業大學結合新生引航工程,精心設計“一場典禮、一篇致辭、一次班會、一講報告、一個責任區”,將愛國主義教育融入新生教育各環節。
在2019級新生開學典禮上,中國農業大學組織新生觀看“曲周精神”、“我與我的祖國”視頻,大學生合唱團教唱校歌《金色的希望》,全體合唱《歌唱祖國》,引導新生發自內心地將自己的奮斗融入到新中國70年的偉大實踐中,積極弘揚“曲周精神”,傳承百年農大人“解民生之多艱”的愛國情懷。
9月4日,北京工業大學科技節開幕。3D打印的白色燈罩上,繪制出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活動標識;透明水晶內部,以激光雕琢出獻給祖國的鮮花和祝福語;亞克力板上,雕刻出天安門城樓圖案……150余件學生科創作品展覽中,特別設置了致敬祖國七十華誕專區,學生們以融科技與藝術于一體的眾多精美作品,向祖國獻禮。
新生軍訓期間,山東大學組織開展“青春告白祖國”系列主題教育活動,通過征文、演講、合唱等形式增進新生愛黨愛國愛校情懷,獻禮新中國成立70周年。
為了給新生一場別致的“迎新禮”,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學院路校區和沙河校區開展了各種形式的活動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我和國旗同框,國旗護衛隊舉行升旗儀式,學生藝術團獻上歌舞快閃,現場600余人同唱《歌唱祖國》;近600名新生、50余名70歲北航離退休教職工等紛紛與“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活動標識”等合影留念。
“與國旗同框,就是時刻與祖國在一起,在開學第一天能夠和團隊成員共同參加這個活動,我感到非常驕傲。”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生物與醫學工程學院教授、“月宮一號”總設計師劉紅說,希望每一名北航學子都能夠傳承家國情懷,為祖國的航空航天事業作出自己的貢獻。
“開學第一課”中增強使命感
“你努力了可能成不了院士,但是不努力一定不可能成為院士。”9月7日,中國工程院院士、華北電力大學原校長劉吉臻作為主講嘉賓,為華電2019級新生上“開學第一課”。
劉吉臻勾勒了新中國電力發展的輝煌成就,分享了自己在能源電力領域孜孜求學、潛心鉆研近半個世紀的奮斗歷程。“人生不是設計出來的,是奮斗出來的,只有將自身的努力與時代的進步、國家的發展、民族的需求緊密結合,才能成就不平凡的人生。”劉吉臻說。
在北京大學的“開學第一課”上,北京大學黨委書記邱水平對3600多名新生提出三點要求,要“立信仰、有所信”,要“學有成、有所為”,要“煉心志、有所守”。
清華大學黨委書記陳旭在給本科新生作報告時,希望新生們在校4年期間至少做到“七個一”:參加一次科技賽事,從事一項社會工作,開展一次社會實踐,堅持一項體育鍛煉,投身一項志愿服務,加入一個社團組織,經歷一次國際交流。
“從2019級開始,學校全面打造‘金專’‘金課’,你們的課堂不是隨意‘潛水’的地方,而是需要用心挖掘的‘富礦’。學校將合理‘增負’,取消畢業清考,你們揮手告別了‘玩命的中學’,撲面迎來的并不是有些人想的‘清閑的大學’,而是‘需要更加奮斗的大學’。”揚州大學校長焦新安在開學典禮上的話,為該校2019級新生的大學生活“定了調”。
天津大學校長金東寒則在“開學第一課”上為新生傳授了4個學習“法寶”:學會求知、學會做事、學會做人、學會共處。
談到“求知”,金東寒希望大家養成終身學習的習慣。談到“做事”,他告誡同學們要勤于思考、總結規律,設法找到科學的方法,并有所創新。要注重細節,“細節做到極致就能成就偉大”。要在困難面前敢于亮劍,“堅信辦法永遠比困難多”。談到“共處”,金東寒列舉了三峽大壩、港珠澳大橋等國家重大工程項目,讓大家體會到只有團隊才能成就事業的道理。談到“做人”時,金東寒告誡大家要學會寬容、學會尊重、學會助人、學會感恩。
開啟科技迎新之路
“新生五大姓氏:王311人,李295人,張277人,劉204人,陳161人”“2019年新生報到大數據:招生總數3911名,已報到男生1918人,已報到女生742人”……日前,北京理工大學良鄉校區的迎新廣場上矗立的3塊大屏幕,引得不少新生和家長駐足觀看。
今年,北京理工大學網上收費平臺正式面向包括2019級新生在內的所有學子開放,學費、住宿費、體檢費等費用的收繳全部在該平臺完成,有效提升了繳費效率。同時,該校還持續改進“數字迎新”模式,完善“迎新網”“i北理”微信平臺和網上預報到系統,入學咨詢、專業選拔、課程先修、宿舍安排、困難資助等工作在網上有序開展。網上預報到系統的使用,極大降低了迎新日當天工作強度。
在經歷了“電子迎新”“數字迎新”后,“智慧迎新”在今年的北京科技大學迎新工作中大顯身手。
網上選宿舍、虛擬卡就餐、預約體檢、人臉簽到……信息化為新生和家長提供著精準高效的服務。電子學籍卡、基于人臉識別的統一身份認證體系、無紙化體檢報告等既方便了新生,也給北科大各職能部門減輕了工作負擔。
比如,在新生體檢環節,新生可以在移動終端上預約體檢的時段,線上完成支付,現場掃碼完成認證。體檢完成后,醫生可以直接在電腦上完成數據錄入,有效地解決了體檢排長隊、信息填報、數據錄入等問題,以往迎新季校醫院人聲鼎沸的景象不復存在。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