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理工大學的前身是1940年誕生于延安的自然科學院,是中國共產黨...
1月11日,北京理工大學召開冬季學期(寒假)務虛會,會議以“錨定建設‘高精尖融’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和優勢學科目標,深入推進教育科技人才體制機制一體改革”為主題,系統研討學院及教學科研機構“十五五”綜合改革的總體思路、重點舉措及建設目標,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全體校領導出席會議,各學院及教學科研機構主要負責人、各職能部門負責人及學科責任教授參加會議。會議由黨委書記張軍主持。
會上,25個學院及教學科研機構負責人依次匯報,分析承建學科發展態勢并提出“十五五”期間改革思路及舉措。黨委書記張軍、校長姜瀾對匯報逐一點評,提出指導性意見。
姜瀾對過去一年學校各方面成績進行了總結,并對下一步工作作出部署。他強調,一是要推動人工智能時代下的潛心恒心教育科研文化落實落地。要優化評價體系,利用人工智能技術,構建多元化指標、長周期考核、差異化成果的評價體系;要為教師發展提供全方位支持,系統開展教師培訓,提升教師應用人工智能能力,加大教學科研資源投入;要營造寬松包容學術氛圍,鼓勵大膽探索創新,倡導團隊協作文化,加強教師人文關懷;利用信息化手段精簡行政事務流程,確保教師將更多精力投入教學科研;要優化部門協同機制,建立定期溝通機制,完善學院管理體制。二是要推進人工智能時代下的教育科技人才一體發展。要優化頂層設計,制定面向人工智能時代的發展戰略規劃;完善跨部門管理體制,打破教學、科研、人事等部門之間的壁壘;要創新教育模式,明確分層分類人才培養目標,構建智能化課程體系,優化智能化教學方法,強化實踐教學環節,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要調整科研方向,鼓勵組建跨學科科研團隊,建立重點領域產學研合作機制,打造高人工智能素養師資隊伍;要創新融合機制,搭建教育科研管理信息共享平臺,建立科研成果和教學成果相互轉化機制,加強國際交流合作。三是要深化人工智能時代下的科學組織的治校理教智慧革新。要強化認知人工智能教育,優化教學組織,創新智慧教學模式;要升級科研管理,搭建人工智能驅動的跨學科平臺,精準分配資源,指導成果轉化;要建強師資隊伍,引育人工智能領域高層次人才;要變革大學治理,構建校園智能管理系統,強化安全智能保障,促進決策科學民主。
張軍作總結講話。他強調,一是要準確把握學校歷史方位,始終堅定發展自信。2024年,全校上下奮楫篤行、砥礪卓越,推動事業發展持續闖關奪隘、一路向上向好,學校事業高質量發展已經形成常態,“科學組織的治校理教”成效顯著。要保持戰略定力、堅持穩中求進,堅定建成一流大學的歷史自信、強化建成一流大學的歷史主動,以更高的政治站位、更強的決心意志、更實的工作作風,主動謀劃好學校“十五五”事業發展規劃,為早日實現“1-10-100”的目標拼搏奮進。二是要深入分析形勢任務挑戰,持續深化改革創新。要堅持目標導向,高標準加快世界一流學科建設,確保強勢學科鞏固優勢、擴大領先,支持弱勢學科開辟新賽道、推動大交叉、匯聚強隊伍;要堅持問題導向,高能效深化“高精尖融”一體發展,加快布局海洋、能源、空間等學科,推動新老學科的交叉融合、互相賦能、聯動發展;要堅持結果導向,高質量推進“三位一體”融合發展,從頂層設計上將學科建設與教育科技人才統籌謀劃,著力推動學科建設與“三位一體”良性互動,真正實現教育科技人才的有機融合、一體發展。三是要堅持加強黨的全面領導,匯聚強大動力合力。要推動黨的全面領導具體化,突出思想建設的基礎性作用,堅持不懈強化黨的創新理論武裝;突出政治建設的統領性作用,打造基層黨組織堅強戰斗堡壘;突出思政工作的“生命線”作用,用好學校紅色文化資源。要推動黨建業務融合機制化,從任務牽引上倒逼深度融合,聚焦黨中央關切打通堵點痛點卡點;從干部隊伍上強化深度融合,持續優化干部“選育管用”體系;從評價激勵上促進深度融合,一體設計年終各項考核評議,一體評價黨建工作與事業發展成效。要推進全面從嚴治黨長效化,堅持制度約束長效化,織緊織密制度籬笆,強化關口前移,讓從嚴管黨治校形成常態;堅持從嚴治理長效化,健全權力運行制約和監督體系,推進管黨治黨對象全覆蓋、責任全鏈條、制度全貫通;堅持文化培育長效化,大力推進廉潔文化建設。
會議還對寒假期間安全工作進行了部署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