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理工大學的前身是1940年誕生于延安的自然科學院,是中國共產黨...
為深入學習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全國教育大會精神,切實把中央全面深化改革決策部署轉化為推動學校高質量發展的實際成效,10月11日下午,北理工召開院長、部(處)長聯席會暨學習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研討會,全體校領導、各專業學院院長以及各職能部門主要負責人參加會議。會議由校長姜瀾主持。
會上,副校長魏一鳴、王博、李振鍵,副書記、副校長龐思平,副校長鄒美帥,校長助理楊亞政依次進行交流分享,圍繞“教育科技人才一體化改革”,聚焦分管核心領域,深入探討學校全面深化綜合改革的改革目標、具體思路和重點舉措。
姜瀾指出,要進一步全面深化綜合改革,為建設教育強國、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提供“北理工方案”。他強調,一是堅持以教為先,涵育潛心恒心育人文化,在競爭性指標高速發展的同時,推動內涵建設高質發展;二是堅持思政引領,用好思政課程和課程思政主渠道主陣地,強化思政教育模式創新,扛牢“紅色育人、強國鑄器”使命責任;三是堅持本研貫通,深入推進拔尖創新人才培養改革,構建卓越學科體系,構建柔性學制、柔性課程、柔性學分的貫通培養模式;四是堅持科教融合,以一流科研團隊打造一流教學團隊,以一流科研平臺打造一流教學平臺,以大團隊、大平臺、大項目支撐高質量人才培養;五是堅持智慧變革,科學運用AI等現代信息技術、智能化工具和手段,以數字化、智能化為高等教育高質量發展賦能增效;六是堅持素質培養,開展博雅教育,深入探索AI時代下學生素質教育新模式,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七是堅持國際拓展,對標世界一流,推進全員國際化體系建設,打造一條競爭力強、賦能增效、北理風格的國際化新賽道;八是堅持人才強校,匯聚頂尖師資隊伍,推動考核評價機制改革,做到人盡其才、分類卓越;九是堅持國防特色,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強化國家戰略需求場景驅動,打造更多“國之重器”;十是堅持新質交叉,打破組織邊界與資源壁障,孕育和發展高水平交叉學科,構筑自主學科體系。
張軍指出,要進一步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和全國教育大會精神,切實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黨中央決策部署上,圍繞“快”“力”“融”“魂”四個關鍵字,高速高質高效推進學校綜合改革工作。他強調,一是以“快”制勝,跑出學校事業高質量發展“加速度”。要錨定2035年建成教育強國這一總目標,切實增強責任感、使命感、緊迫感,凝心聚力、銳意進取、砥礪奮進、只爭朝夕,做到思想觀念轉變快、規劃決策制定快、反應速度行動快、成果獲得應用快,實現一年一變、三年大變、七年成勢、十年成形,為教育強國建設新篇章作出新的北理工貢獻。二是強化“六力”,敢改敢干勇當先行者。要深挖內涵強化思政引領力,提質引育強化人才競爭力,使命牽引強化科技支撐力,大中小貫通強化民生保障力,校內外聯動強化社會協同力,賦能增效強化國際影響力,以“六力”為突破口持續提升核心競爭力,打造中國特色高等教育改革示范區、中國式高等教育現代化先行區。三是融合聯動,實施“科學組織的治校理教”。要強化校內各板塊間的協同,做到全校一盤棋,把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體”作為基本思維定式,以全局觀念和系統思維謀劃改革,著力推動治理體系治理能力轉型升級,實現以人為本、開放共享、高質高效、可持續發展有機統一的綠色發展。四是鑄魂強師,打造高素質專業化教師隊伍。強國必先強教,強教必先強師,要把教育家精神融入教師培養的全過程,融入到學校治理的各領域,真正成為全體教職員工的共同價值追求,進一步營造尊師重教良好氛圍,為加快教育現代化、建設教育強國、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提供堅強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