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理工大學的前身是1940年誕生于延安的自然科學院,是中國共產黨...
2017年6月14日至16日,由北京理工大學圖書館和美國伊利諾伊大學香檳分校圖情學院共同舉辦的“第三屆研究數據管理國際研修班—數字學術交流環境下的圖書館能力構建”在北京理工大學成功舉辦。來自北京、天津、上海、長沙、內蒙古、陜西、湖北、東北等地區高校圖書館參加。
北京理工大學校長助理龍騰在研修班開幕式上講話,他指出,國際化是實現世界一流大學的必由之路,圖書館作為大學的學術交流中心,站在邁向“雙一流”的新起點,希望圖書館能夠通過國際合作項目實現圖書館內涵式發展,從實質上推動學校的人才培養質量和科學研究水平。圖書館館長徐文國和伊利諾伊大學圖情學院院長Allen Renear發表了歡迎詞。
研修班主講教師分別由來自伊利諾伊大學圖情學院、哥倫比亞大學圖書館、伊利諾伊大學圖書館、華盛頓大學信息學院和北京理工大學圖書館的從事科研數據管理研究和實踐的資深人員擔任。研修班主要圍繞數字學術交流和數字人文環境下的數據驅動科學研究的理論方法、技術工具和應用實踐進行了全面系統地闡述。美國伊利諾伊大學圖情學院副院長Stephen J. Downie教授介紹了大型人文領域數據倉儲Hathiturst,以及機器學習方法和WEKA工具;哥倫比亞大學圖書館Amy Nurnberger就數據信息素養教育進行了詳細的分析;伊利諾伊大學Hathiturst研究中心的Peter Organisciak博士和華盛頓大學信息學院的Nicholas Weber博士則以專題報告和案例研究形式涵蓋了從數字人文、Hathiturst文本分析、可視化工具、數據發布和開放數據到Voyant、Hathiturst+Bookworm、GIS、Tableau可視化數據處理工具等一系列主題; 伊利諾伊大學圖書館Eleanor Dickson介紹了美國大學圖書館開展數字學術研究中心及服務情況;北京理工大學圖書館副館長崔宇紅做了題為《從數據到智能:圖情領域的大數據應用實例》,介紹了當前利用科學計量學方法開展學科分析服務的實踐案例。
最后,徐文國館長和Stephen Downie副院長為學員頒發結業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