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6月19日,“第六屆北京外國留學生漢語之星大賽”決賽在北京電視臺隆重舉行。本次大賽由北京市教委和北京市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主辦,北京市漢語國際推廣中心承辦,北京漢語網、北京高教學會外國留學生工作研究會協辦。全部賽程歷時兩個月,我校以“參賽學生多”、“晉級人數多”、“學生國別多”、“專業背景多”、“獲得獎項多”五大特點一路領先。
代表我校參賽的計算機專業埃塞俄比亞學生索羅門經過層層選拔,從眾多優秀選手中脫穎而出,最終站在了巔峰對決的舞臺上。他在決賽中沉著應戰,以地道的漢語和機智幽默的表現,征服了在場的評委和觀眾,最終摘得“漢語之星”桂冠,也是唯一一名獲獎的非洲選手。與此同時,北京理工大學榮獲“優秀組織獎”,留學生中心教師邱丙軍獲得“優秀指導教師獎”。
2013年,我校生物工程專業的盧旺達學生查爾斯曾獲此殊榮。作為一所理工院校,我校學生連續兩屆奪得象征著外國學生漢語學習最高水平的“十大漢語之星”稱號,實屬難能可貴。
讓我們來共同回顧一下奪冠的精彩歷程:
百日賽程 一路領先
4月中旬,“漢語之星”大賽開始,在我校首次設立了分賽區,22名學生通過了海選,進入了300進120的初賽。5月初,我校11名選手贏得了復賽“入場券”。在兩周后的復賽中,我校4位來自越南、埃塞俄比亞、捷克共和國和尼日利亞的學生發揮出色,進入半決賽,我校是進入半決賽人數最多的院校。6月初,在異常激烈的比賽過程中,索羅門最終力壓群雄,昂首挺進決賽。
決賽片段 精彩難忘
決賽當天,現場氣氛緊張激烈。在《真情實感動人心》環節中,選手要在三分鐘內用普通話講述一個小故事,評委現場打分。索羅門抽簽不利,第16個出場,他以“中國夢”為題,講述了一段傷感而又溫暖的親情故事:他的哥哥從小懂事、疼愛弟弟,非常癡迷中國文化,一心想到中國學習功夫,無奈病重離世。他帶著哥哥的中國夢來到了北京,通過自己的不懈努力成為了學校的優秀學生,現在甚至站到了漢語之星決賽的舞臺上。他的故事質樸感人,贏得了評委們的一致贊譽,臺下觀眾深受感染、熱淚盈眶。索羅門在此環節率先晉級14強。
接下來的《微型辯論見真功》環節考驗外國留學生的漢語思維反應能力和語言詞匯組織運用能力。索羅門的對手是來自清華大學的一名韓國學生,雙方就“中國足球走向世界在于教練還是球員”展開唇槍舌戰,索羅門作為正方以連續發問的方式切入主題,使對手措手不及,由此層層展開,向觀眾闡明:中國不缺好球員,而是缺好教練。在辯論過程中,對手語速很快,氣勢逼人,但索羅門總能抓住對方漏洞,機智沉著,以柔克剛,在化解攻勢的同時,巧妙拋出自己的觀點,贏得了在場評委和觀眾的熱烈掌聲和陣陣喝彩。索羅門最終以25:6的票數取得壓倒性的勝利,成為名副其實的“漢語之星”。
不忘初心 寫在最后

2015年第六屆漢語之星大賽已完美落幕。在本次大賽各環節的激烈較量中,我校的外國同學們積極備戰、樂觀自信,以飽滿的熱情力爭上游,充分體現了我校所秉持的刻苦奮進的精神。
近年來,學校實施國際化辦學戰略,吸引了許多優秀的海外學子來校深造,參賽的同學們就是其中的佼佼者。他們大多來自機械、電子、計算機、材料、化工等工科專業,不僅要在專業學習上狠下苦功,還要努力學習漢語,適應在中國的生活和學習。在繁重的學習科研之余,他們仍能積極參加比賽,在比拼漢語知識和中華文化的漢語之星舞臺上一路闖關,甚至最終奪冠,令人欽佩!本次獲得“十大漢語之星”稱號的索羅門同學是我校外國留學生中品學兼優、專業和漢語俱佳的榜樣。
這里是終點,更是新的起點,我們期待更多來自世界各地的北理學子乘風破浪,再創輝煌!祝愿北京理工大學在國際化的教育大道上越走越寬!
(審核:汪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