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理工大學的前身是1940年誕生于延安的自然科學院,是中國共產黨...
為推動廣大師生積極參加體育運動,迎接北京2022年冬奧會,樹立“健康第一”教育理念,提升身心健康水平,錘煉意志,弘揚“北京理工大學精神”,激發愛國榮校情懷,12月19日上午,北京理工大學第三屆校園馬拉松賽在中關村校區舉辦。校黨委副書記包麗穎、副校長汪本聰出席活動開幕式。
本次比賽設置團隊賽和個人賽2個競賽單元,其中個人賽分為“5+公里”和“10+公里”兩個組別,便于師生結合自身實際選擇項目,共有1500余名師生參加比賽,規模也達到歷屆新高。
比賽開始前,我校全國大學生田徑錦標賽男子800米亞軍獲得者朱建華、首都高校秋季運動會優異成績獲得者吳嘉慧、丁小青三位同學帶領師生進行熱身活動。
上午10:00,包麗穎、汪本聰與校工會、體育部相關負責人,教師代表材料學院李國平教授、學生代表朱建華共同為比賽鳴槍發令。
按照賽程安排,個人賽方隊首先出發,團隊賽方隊按順序依次出發。比賽路線以中心教學樓為起點,經教學南路、主樓廣場、教學北路至東操場。比賽中,師生們展現出良好的精神風貌,特別是團隊賽各單位代表隊,手舉旗幟,著裝統一。冬日暖陽,在充滿活力的運動中,師生們共同將奔跑的“思政課堂、生動的“體育育人”、靚麗的健康風景線書寫在美麗的北理工校園中。
經過激烈的比拼,10公里男子組中,尹西明以43分03秒的成績獲得冠軍,白成、湯飛分獲第二、第三名。在10公里女子組中,張浩以47分21秒的成績率先沖線奪冠,吳佳慧、王桂雪分別獲得第二、第三名。在5公里男子組,趙欽源以24分07秒的成績摘得桂冠,閆海洋、黃加珠緊隨其后,位居第二、第三位。5公里女子組丁小青以27分20秒折桂,徐祉玥、羅瑤分別獲得第二、第三名。
團隊賽中,資產公司、人文與社會科學學院1隊和機關1隊榮獲摘得教工組一等獎,機械與車輛學院隊、信息與電子學院隊和機電學院隊榮獲學生組一等獎。
光電學院、集成電路與電子學院、自動化學院、材料學院、管理與經濟學院、人文與社會科學學院、外國語學院、機關、先進結構研究院獲得優秀組織獎。
為確保本次比賽順利舉辦,體育部、校工會、校團委、研究生院、保衛處、校醫院、研究生會、學生會等各相關單位部門通力合作、密切配合,認真制定安全、醫療和疫情防控預案,認真做好服務保障工作。
近年來,北京理工大學全面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體育工作的重要論述精神,按照“教會、勤練、常賽”要求,推進體育課上課下一體化深度融合,不斷探索構建“課堂+實踐+競賽”三位一體“體育思政”新路徑,以體育智、以體育心、以體育人,發揮體育作為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提升學生綜合素質的基礎性作用。讓體育運動、體育鍛煉成為師生的良好習慣,更好的幫助學生在體育鍛煉中享受樂趣、增強體質、健全人格、錘煉意志,爭做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參賽師生感言:
網絡空間安全學院 安建平:這是網安學院第一次組隊參加校園馬拉松,感謝學校細心周到的組織,讓我們能一起秉承北理工精神,共同奔跑在更加美好、更加自信的北理工校園,踐行“為祖國健康工作五十年”的體育傳統。校馬的體驗告訴我們,體育需要咬牙堅持,但堅持過后是更多精彩和快樂的收獲,希望大家都能堅持健康運動、積極鍛煉的生活方式,讓陽光體育精神深入每一位北理人的心中。
資產經營有限公司 林杰:學校“雙一流”建設取得成效,各項事業碩果累累,師生員工的幸福感滿意度不斷增強。師生干事創業的激情滿懷,各項喜聞樂見的群眾體育活動也豐富多彩。今年是第三屆學校馬拉松,三年的比賽,資產公司取得了1次二等獎,2次一等獎。通過參加校園馬拉松、籃球賽、校運會等多種形式的群眾體育活動,豐富了師生的生活,凝聚了北理人的力量,激發了大家繼續進取的斗志,奔跑吧,資產人,奔跑吧,北理人,奔跑吧,北理工!
宇航學院 李世鵬:通過參加這次校園馬拉松賽,我對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樹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體育有獨特的育人功能,通過學校各類群眾體育活動,宇航學院師生們形成了健康積極的生活方式,錘煉了堅忍不拔的意志品格。在全面開啟建設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的新征程中,繼承和發揚北理工實干篤行的精神,奮勇前進,譜寫新時代空天科技強國與國防拔尖創新人才培養的新篇章。
光電學院 楊亞楠: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體育承載著國家強盛、民族振興的夢想,而體育強國的基礎在于群眾體育。學校在奮進“雙一流”建設的進程中,始終不忘加強師生體育鍛煉,增強師生身體素質,發揮體育育人的作用。如今校園馬拉松已經形成了品牌,深入全體師生內心,賽事組織越來越專業,校園體育運動氣氛也越來越活躍。光電學院始終響應學校號召,積極組織師生參與各項體育運動賽事,既提升了學院師生的體質,更增強了學院的凝聚力。希望學校群眾體育活動越辦越好,光電學院能夠取得更優異的成績。
化學與化工學院 張鋒:今天參加校園馬拉松,第一次在30分鐘內跑完超過5公里的距離,完成一項自我突破。同時,作為一線思政教育工作者,校園馬拉松也是我與學生近距離用心交流的平臺,比賽中每次遇到穿著相同服裝的化學與化工學院學生時,我們都會相互加油鼓勵,一同堅持跑完全程。學校體育工作是綜合育人的重要環節,在學校培養堪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路途上,我相信體育的力量,也愿意為此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機械與車輛學院 魏高冉:校園馬拉松是一項全身性體育運動,只要你堅持,你將一步步接近終點,接近目標。馬拉松團體賽鍛煉了我們團結協作的能力,每名隊員都努力堅持不掉隊,不為團體拖后腿,團隊中每名隊員齊心協力最終以學生組團體第一名沖過終點線。通過馬拉松比賽,我們也會將團結協作、堅持不懈的馬拉松精神帶到我們的學習科研工作生活中。
信息與電子學院 趙欽源:連續參加了兩屆校園馬拉松比賽,感觸很深。首先是學校的運動氛圍越來越好。雖然天氣寒冷,但今年參賽人數更多,熱情更高漲,競技水平更強。充滿活力和激情的運動氣氛讓我樂在其中。第二是比賽籌辦水平越來越專業。賽事流程環環相扣,志愿服務有條不紊,計時芯片、地毯更是能與正式馬拉松賽相媲美。第三是同學們進一步增進了感情。這次比賽讓我們青藤長跑社長期堅持訓練的同學們檢驗了訓練成果,兌現了一起跑過的課表和流過的汗水,收獲了更深厚且純粹的友誼。
自動化學院 閆海洋:作為長跑愛好者,這次馬拉松比賽算是自己階段性訓練的一次考核,我在交出滿意的答卷后,認真反思了平時的身體鍛煉情況以及訓練安排。認為自己前一階段做的還是不錯的。響應國家號召,每天運動一小時帶來的收益是終生的。希望大家在忙碌的學習工作之余,認真鍛煉身體,快樂奔跑,健康生活。
生命學院 吳嘉慧:感謝學校為我們搭建校園馬拉松這個運動舞臺,在這個舞臺上,我們能感受不一樣的氛圍,滿滿的是歡樂與青春氣息;我們能與老師同學們一起團結協作,互相鼓勁,提升了學院的凝聚力;通過運動我們也能結交志同道合的伙伴。作為一名剛保研的大四學生和學校普通生田徑隊的一員,體育精神是我在學業、競賽和志愿服務工作中的有力支撐,體育運動給我們帶來強健的體魄,還能幫助我們樹立堅定的理想信念和頑強意志品質,讓我們得到全方面的發展,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才。